方孝孺[深虑论]阅读答案附译文

读方孝孺的《深虑论》,回答1923题(每题3分)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借鉴)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变封建而为郡县 封建:封邦建国 B.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 兵革:兵器

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 治乱:治理乱世 D.笼络当世之务 笼络:包揽

20、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祸常发于所忽之中 / ②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

B.①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 使力弱而易制

C.①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 / 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D.①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 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21、以下符合文章内容或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秦代吸取周代的教训,改封建制为郡县制,于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却因放弃了兵器而失去天下

B.汉代吸取秦的教训,镇压了王国叛乱后,又把郡县制恢复为封建制,从而稳定了政局,安定了天下

C.宋代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结果导致宋代军队战斗力很弱,被周边政权所困扰

D.魏代和晋代,因为能够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积极改进他们的统治策略,因而都有效避免了封建制和郡县制的危害

22、下列对原文有关主旨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发生祸乱或者遭到覆灭的命运,主要是因为建国者的智慧有限,不能运用谋略来防患于未然

B.要想国家长治久安,仅靠一点智谋是不够的,必须用非常诚恳的态度,修养德行,从而感动上天而获得庇护

C.历代的灭亡,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朝代都产生了自己策略上的错误,前朝的教训虽然吸取了,但本身的问题却被忽略了

D.凡能远虑的国君,一定能够找到为子孙后代积累大德的办法,因而上天特别眷顾,即使他是一个不成材的继承者,上天也不想灭亡他

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2)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读方孝孺的《深虑论》,回答1923题(每题3分)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借鉴)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变封建而为郡县 封建:封邦建国 B.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 兵革:兵器

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 治乱:治理乱世 D.笼络当世之务 笼络:包揽

20、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祸常发于所忽之中 / ②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

B.①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 使力弱而易制

C.①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 / 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D.①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 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21、以下符合文章内容或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秦代吸取周代的教训,改封建制为郡县制,于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却因放弃了兵器而失去天下

B.汉代吸取秦的教训,镇压了王国叛乱后,又把郡县制恢复为封建制,从而稳定了政局,安定了天下

C.宋代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结果导致宋代军队战斗力很弱,被周边政权所困扰

D.魏代和晋代,因为能够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积极改进他们的统治策略,因而都有效避免了封建制和郡县制的危害

22、下列对原文有关主旨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发生祸乱或者遭到覆灭的命运,主要是因为建国者的智慧有限,不能运用谋略来防患于未然

B.要想国家长治久安,仅靠一点智谋是不够的,必须用非常诚恳的态度,修养德行,从而感动上天而获得庇护

C.历代的灭亡,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朝代都产生了自己策略上的错误,前朝的教训虽然吸取了,但本身的问题却被忽略了

D.凡能远虑的国君,一定能够找到为子孙后代积累大德的办法,因而上天特别眷顾,即使他是一个不成材的继承者,上天也不想灭亡他

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2)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相关内容

  • 文言文课外213篇
  • 文言文课外213篇(11) 1. 金猫案 2.和氏璧 3.北人不识菱 4. 小石城山记 5. 苟无民,何以有君 6.魏征 7. 太宗悟佞 8. 华歆拒赠 9. 曾子辞邑 10.岳起 11. 沛公召郦生 12. 太宗数赵元楷 13.李离 14. 申子请仕 15.郑光 16. 殿上虎 17. 周公吐哺 ...

  • 幸福的体验
  • 阅读下文,完成4-7题. 指  喻 (明)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①刺状,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 ...

  • 文言文阅读训练 方孝孺
  •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 ...

  •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指导
  •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指导 推荐好友:推荐给好友 2003年11月11日 作者:四川 任本德 『语文网』 浏览选项: 本文已被浏览 50 次 严复在翻译外文时首倡"信.达.雅",我们不妨借用一下."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 ...

  • 豫让论阅读答案附翻译
  • 豫让论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 ...

  • 2014年文言文高考题
  •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新课标卷Ⅰ)(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 ...

  • 古代散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 古代散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近年来,随着各省市自主命题自由度的提高,文言阅读的考查开始由以记传文为主转向记传文和古散文并重,文言选材的范围扩大了,命题形式更灵活了,难度也逐渐加大了.尤其是古散文,内容抽象,说理性强,加之结构灵活,词句晦涩,短时间内很难弄明白,给人以如坠云雾,不知所从的感觉.下面笔者就从 ...

  • 鼻对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鼻对 方孝儒 方子病鼻寒,鼻窒不通.踞炉而坐,火燎其裳.裳既及膝,始觉而惊,引而视之,煜煜然红,盖裳之火者半也.于是骂鼻曰:"夫十二官各有主司,维鼻何司?别臭察微.臭之不察,何以鼻为?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雍蔽之祸,岂不大可悲乎? ...

  • 中学课外文言文阅读
  • 中学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