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经济的四元结构

作者:徐庆

经济研究 1997年01期

  一、对多元经济结构部门概念的重新认识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同质化,即各主要国民经济部门的现代化。它要求尽快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并且扫除体制障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发展中国家各国应当根据自身的生产要素现状、市场规模、社会文化环境、创新能力等国情统筹考虑,走因地制宜有特色的道路。中国经济发展同质化的道路既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也不是片面地理解为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而主要是传统的农业部门和传统的工业部门向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转移,或者概括为与传统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低劳动生产率部门,即传统部门,向与现代生产方式相联系的高劳动生产率部门,即现代部门的转移。以产业类别为基础划分的工农业二元经济结构或者工业、农村工业、农业三元经济结构,在当今的国际发展环境下,既不能反映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本质,也模糊了同质化发展的方向。这样的部门概念已经越来越不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的经济体制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后,经济结构和运行状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方面之一就是农业加速现代化的势头正在出现,企业制度和现代经营方式开始引入农业。例如,1996年出现了按照股份合作制的方式成立的由北京科瑞集团、安泰集团、四川的新希望集团、江苏的如意集团和南京农业大学共同组建的长江农业集团。其经营方式是供需双方签订合同,集团公司出良种、出技术,提出质量标准,按保护价包销。这一经营方式打破了农产品歉收不能保证供给,丰收则没地方储存的小生产怪圈。新希望农业控股公司、三九神农企业、云南玉溪卷烟厂等一批颇具实力的大型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开始联手进入农业领域,向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方向发展,使农业的获利能力大大增强。此外,众所周知的乡镇企业的崛起、外商投资企业的增多,以及传统国有企业面临的种种困难等,都深刻地表明了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需要从新的理论角度来加以概括和把握。本文提出的中国经济四元结构论就是在这方面所作的一种尝试,希望通过它来提供一个能较好解释现实变化的分析框架。

  二、中国经济结构现状与突出矛盾的四元归纳

  发展中国家在向同质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其经济结构是多元化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具备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特性,即城乡间和工农业间的二元经济结构。

  然而我们的特别之处在于,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伟大变革之中。严格说来,目前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只是一种制度选择的目标,其市场体系很不完善,市场运作尚欠规范,市场竞争规则和法律手段仍有待健全和配套。同时,还应当看到实行了几十年的传统的计划经济运行规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行为道德标准等诸多方面的强大惯性,必须在很长时间内才能得以缓解、消退。在此新旧体制交替、新旧习惯冲突、新旧观念碰撞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这些新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传统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乡镇企业与城市企业、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间等。我们当前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是别的发展中国家没有遇到的,也是发达国家早期不曾经历的。所有这些反映了当代中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多元并存的现实格局。

  依据经济结构同质化的发展目标和生产方式的差异,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表现为明显的四元结构,这四元经济是:农村传统部门经济、乡镇企业部门经济、城市传统部门经济、现代部门经济。原则上,现代部门经济包括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在现阶段,由于现代农业在我国所占比重还很小。因此现代部门在当前主要包括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且它们当前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目前,现代部门经济主要由产权清晰、机制灵活、技术先进的外商投资企业和部分经过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较好地实施了体制转变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国有企业组成;城市传统部门经济主要是指尚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机制不活,效益不高,负担过重的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以及大部分城市集体、私营和个体企业;乡镇企业部门经济主要是指农村乡(镇)、村(村民小组)、联户(农民合作)、户(个体、私营)等兴办的各类企业;农村传统部门经济主要是指以传统方式生产和经营的家庭农、林、牧、渔业等,该部门也包括家庭经营的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这四元结构经济包括了当前中国经济的绝大部分成分,概括和反映了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和主要内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提出的四元结构划分标准,是遵循经济发展同质化目标的规律,以生产方式的层次不同相区别,反映了当前城乡之间和“两个根本转变”过程中的经济结构的客观差异和现实。它不以产业类别相区别,包含了全部各类产业,这与以工业化为目标的传统的工农业二元结构或者所谓工业、农村工业、农村三元结构有着本质的不同。显然,那样一种二元或者三元结构的部门概念是以两大传统产业或者再加上产业所在地来区别形成。因此,我们这里提出的四元结构决不是传统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的简单推演,两者有本质的差别。

  当今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与五、六十年代以及发达国家早期发展史有着很大的不同,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1993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超过了第一产业的21.2%;从就业结构看,199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21.2%,与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22.4%相差无几。从世界各国发展的规律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因此,忽略第三产业的传统二元或三元经济结构不可能涵盖当前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使用这样的结构框架进行政策分析和解释必将难以获得全面和有说服力的正确结论,这不能不说是传统二元或三元结构理论的一个重大的疏漏。此外,传统的二元或三元模型还模糊了经济发展同质化的方向,必然会导致片面工业化、扼制第三产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等一系列错误。

  三、四元经济结构的实证基础

  (一)四元经济部门从业人员人均收入对比

  多元经济中部门从业人员人均收入的差别是结构经济最直观的表现。刘易斯在研究他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时指出,在工资差额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和农业劳动之间竞争的边界现在看来不是海滩,而是峭壁”。他认为资本主义部门工资与维持生计部门的收入之间的差距通常是30%左右,正是因为这部分工资收入差额的吸引才使得维持生计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向资本主义生产部门。中国的四元经济结构也不例外,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同时,部门间显著的收入差别也有力地证明了其经济的四元化结构(见表1)。

  表1 中国四元经济部门从业人员人均收入对比(1993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第84、108、362、264、328、276、277页。

  表1中现代部门、城市传统部门、乡镇企业部门、农村传统部门从业人员人均收入之比为4.20∶2.80∶1.97∶1。四元经济部门中收入差别最小的是城市传统部门与乡镇企业部门之间,但两者之差也达到42%,远超过了刘易斯对结构经济收入差距在30%左右的估计。这说明我国四元经济结构化的程度格外显著。

  (二)四元经济部门全员劳动生产率对比

  全员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科技含量等,它体现了生产集约化的程度,也是职工工资收入差别的基础。

  表2中现代部门、城市传统部门、乡镇企业部门、农村传统部门全员劳动生产率之比为32.61∶13.33∶12∶1。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农村传统部门与其它三部门劳动生产率之差达12倍以上之巨,而其它三部门之间的差别则相对要小得多,反映了我国农村传统部门中蕴藏着大量剩余劳动力。

  (三)四元经济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对比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同质化的过程,也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资本有机构成反映了技术进步水平,也决定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表2 中国四元经济部门全员劳动生产率对比(1993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第378、395、328、330页;《1993年工业统计年报》(行业册),第34、35页。

  表3 中国四元经济部门人均资产拥有量对比(1993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第378、395、328、338、327页;《1993年工业统计年报》(行业册),第34、35、76、77页;《1994年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年报》,第193页。

  表3中,现代部门、城市传统部门、乡镇企业部门、农村传统部门人均资产拥有量之比为102∶44∶25∶1,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四、四元经济结构的制度和环境差异分析

  我国四元经济结构的差异反映了我国经济独特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的改革印迹。

  首先,四元经济的历史起点和发展历程不同。农村传统部门以家庭传统农业为主,也包括农村家庭经营的传统手工业、农村传统建筑业等,该部门为农村的自然经济,历史来源悠久。乡镇企业部门始发于1958年由当时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农民集体举办的社队企业,1978年以后,由于在农村广泛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在农村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农村家庭劳动力不再受到行政束缚,为其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加上政府政策上的鼓励和扶植,使其得以迅速壮大起来。城市传统部门目前主要由尚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城市国有和集体企业组成。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不断投资和自身积累,至今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居主体地位。现代部门现阶段主要由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和部分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国有企业组成,该部门的形成得益于1979年后改革开放的政策及当前经济体制的转变。

  其次,四元经济的企业目标模式不尽相同,农村传统部门经济除自给自足以外,还保证城市居民及非农产业对农副产品及其原材料的需求,高产稳产是该部门的主要目标。乡镇企业部门的增长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地方特别是乡镇基层政府的保护和扶持,有些企业直接为乡、镇等地方基层政府所创办,因此它多年来一直以兴地富民作为基本或主要的企业目标。城市传统部门中企业的政府行为较为严重,企业办社会的现象较为突出,表现为企业目标的多元化。现代部门基本上实行的是生产经营以市场为导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单一目标。

  第三,四元经济的组织形式不同。农村传统部门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的形式组织生产和经营。乡镇企业部门实行“多轮驱动,多轨运行”,乡(镇)办、村(村民小组)办、联户(农民合作)办、户(个体、私营)办企业以及各种形式的联营企业共同发展。当前,乡镇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权不明晰,二是政企不分,三是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的组织形式带有家庭手工业的特点。这些问题在一定时期内被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和比较灵活的经营机制所掩盖,但最近几年其弊病日益明显:经营效益差,自我积累能力差,经营机制开始退化。城市传统部门通常投资主体单一,政企不分,产权关系模糊,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同时,企业不仅办社会,而且历史包袱沉重。在本质上,该部门企业实际上还不能算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真正法人。现代部门一般采取公司制的企业形式,主要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清晰,权责分明。

  第四,四元经济的管理体系不同。管理体系包括机构设置、用工制度、工资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内部规章制度等。农村传统部门以家庭或自然人为独立生产经营单位,还谈不上建立管理体系;乡镇企业部门有比较充分的管理自主权,但是由于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管理方式简单,管理体系一般还不十分健全规范,主要还是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城市传统部门受行政干预较多,企业机构设置受到一定限制,干部人事的调配和职工的就业安置、解聘等都没有完全的自主权,职工工资相对较为平均,“大锅饭”未能彻底打破,仍然反映出大量计划经济下企业管理模式的显著特点;现代部门管理科学、机构设置合理、引入竞争机制,按需聘用人员,纪律严格,赏罚分明等。

  四元经济的外部运行环境也存在明显差异。(1)在价格上,农村传统部门按市场价购买农资品,但其粮食、棉花等主要产品却必须按国家定价或限价销售;城市传统部门中许多企业是向社会提供基础产品,其计划价格远低于社会平均利润,而不能象乡镇企业部门和现代部门那样,存在着较高的市场价格。(2)在负担上,农村传统部门从业人员不仅“生、老、病、死”一切费用自理,而且尽管政府反复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是目前形形色色的各种集资、摊派依然大量存在;乡镇企业部门职工少有工资外福利,住房、医疗、保险等企业不予承担;城市传统部门不仅社会负担和历史包袱沉重,而且还要承担职工的住房等全部福利费用;而现代部门却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职工福利问题。(3)在税收上,四元经济部门仍然实行着各不相同的政策。农村传统部门实行土地税等;表面上看,税制改革后,乡镇企业部门与城市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税负平等。实际上,对城市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企业取消了调节税,免交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和预算调节基金,而对乡镇企业照收“两金”。按1993年盈利水平测算,仅此一项,乡村集体企业就多负担105亿元。同时,在税收之外,1993年乡镇企业支付以工补农、建农资金130亿元,支援农村各项事业建设资金290亿元,合计420亿元,如果把这几项加总起来,乡镇企业的综合税率远高于33%;城市传统部门通过税、利、费、券等形式几乎被拿走了企业利润的85%,甚至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而不象现代部门那样享受大量的减免税政策。

  五、小结

  经济发展同质化的目标,以及我国经济结构的新变化、新矛盾,要求我们必须用全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多元经济结构中的部门概念,并且既高度抽象又简明扼要地来加以概括。

  无论从经济实证还是从经济运行的内部制度、外部环境分析来考察,我国当前经济都呈现出明显的四元结构:农村传统部门停留在家庭、自然人为经济活动主体的阶段,还够不上企业行为;其外部环境较差;该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劳动生产率、从业人员收入都最低。乡镇企业部门以小生产方式为主,该部门大致表现为一种初级和原始的企业制度,该部门的运行环境明显好于农村传统部门;同时反映在资本有机构成、劳动生产率、从业人员收入等数据上,该部门都显著高于农村传统部门。城市传统部门保留着大量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但该部门的外部环境要好于乡镇企业部门;该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劳动生产率、从业人员收入也都高于乡镇企业部门。现代部门采用现代企业制度,较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其外部运行环境较好;其资本有机构成、劳动生产率、从业人员收入在四元中也最高。

  四元经济中现代部门由于其制度上的合理性、外部环境上的优越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较大的优势,目前赢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乡镇企业部门和城市传统部门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并且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只有通过自身的改造和配套社会改革,积极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取得平等的地位,同时努力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集约化经营,即尽快完成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转变。

作者介绍:徐庆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徐庆

经济研究 1997年01期

  一、对多元经济结构部门概念的重新认识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同质化,即各主要国民经济部门的现代化。它要求尽快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并且扫除体制障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发展中国家各国应当根据自身的生产要素现状、市场规模、社会文化环境、创新能力等国情统筹考虑,走因地制宜有特色的道路。中国经济发展同质化的道路既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也不是片面地理解为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而主要是传统的农业部门和传统的工业部门向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转移,或者概括为与传统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低劳动生产率部门,即传统部门,向与现代生产方式相联系的高劳动生产率部门,即现代部门的转移。以产业类别为基础划分的工农业二元经济结构或者工业、农村工业、农业三元经济结构,在当今的国际发展环境下,既不能反映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本质,也模糊了同质化发展的方向。这样的部门概念已经越来越不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的经济体制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后,经济结构和运行状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方面之一就是农业加速现代化的势头正在出现,企业制度和现代经营方式开始引入农业。例如,1996年出现了按照股份合作制的方式成立的由北京科瑞集团、安泰集团、四川的新希望集团、江苏的如意集团和南京农业大学共同组建的长江农业集团。其经营方式是供需双方签订合同,集团公司出良种、出技术,提出质量标准,按保护价包销。这一经营方式打破了农产品歉收不能保证供给,丰收则没地方储存的小生产怪圈。新希望农业控股公司、三九神农企业、云南玉溪卷烟厂等一批颇具实力的大型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开始联手进入农业领域,向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方向发展,使农业的获利能力大大增强。此外,众所周知的乡镇企业的崛起、外商投资企业的增多,以及传统国有企业面临的种种困难等,都深刻地表明了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需要从新的理论角度来加以概括和把握。本文提出的中国经济四元结构论就是在这方面所作的一种尝试,希望通过它来提供一个能较好解释现实变化的分析框架。

  二、中国经济结构现状与突出矛盾的四元归纳

  发展中国家在向同质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其经济结构是多元化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具备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特性,即城乡间和工农业间的二元经济结构。

  然而我们的特别之处在于,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伟大变革之中。严格说来,目前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只是一种制度选择的目标,其市场体系很不完善,市场运作尚欠规范,市场竞争规则和法律手段仍有待健全和配套。同时,还应当看到实行了几十年的传统的计划经济运行规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行为道德标准等诸多方面的强大惯性,必须在很长时间内才能得以缓解、消退。在此新旧体制交替、新旧习惯冲突、新旧观念碰撞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这些新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传统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乡镇企业与城市企业、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间等。我们当前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是别的发展中国家没有遇到的,也是发达国家早期不曾经历的。所有这些反映了当代中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多元并存的现实格局。

  依据经济结构同质化的发展目标和生产方式的差异,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表现为明显的四元结构,这四元经济是:农村传统部门经济、乡镇企业部门经济、城市传统部门经济、现代部门经济。原则上,现代部门经济包括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在现阶段,由于现代农业在我国所占比重还很小。因此现代部门在当前主要包括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且它们当前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目前,现代部门经济主要由产权清晰、机制灵活、技术先进的外商投资企业和部分经过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较好地实施了体制转变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国有企业组成;城市传统部门经济主要是指尚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机制不活,效益不高,负担过重的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以及大部分城市集体、私营和个体企业;乡镇企业部门经济主要是指农村乡(镇)、村(村民小组)、联户(农民合作)、户(个体、私营)等兴办的各类企业;农村传统部门经济主要是指以传统方式生产和经营的家庭农、林、牧、渔业等,该部门也包括家庭经营的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这四元结构经济包括了当前中国经济的绝大部分成分,概括和反映了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和主要内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提出的四元结构划分标准,是遵循经济发展同质化目标的规律,以生产方式的层次不同相区别,反映了当前城乡之间和“两个根本转变”过程中的经济结构的客观差异和现实。它不以产业类别相区别,包含了全部各类产业,这与以工业化为目标的传统的工农业二元结构或者所谓工业、农村工业、农村三元结构有着本质的不同。显然,那样一种二元或者三元结构的部门概念是以两大传统产业或者再加上产业所在地来区别形成。因此,我们这里提出的四元结构决不是传统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的简单推演,两者有本质的差别。

  当今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与五、六十年代以及发达国家早期发展史有着很大的不同,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1993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超过了第一产业的21.2%;从就业结构看,199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21.2%,与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22.4%相差无几。从世界各国发展的规律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因此,忽略第三产业的传统二元或三元经济结构不可能涵盖当前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使用这样的结构框架进行政策分析和解释必将难以获得全面和有说服力的正确结论,这不能不说是传统二元或三元结构理论的一个重大的疏漏。此外,传统的二元或三元模型还模糊了经济发展同质化的方向,必然会导致片面工业化、扼制第三产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等一系列错误。

  三、四元经济结构的实证基础

  (一)四元经济部门从业人员人均收入对比

  多元经济中部门从业人员人均收入的差别是结构经济最直观的表现。刘易斯在研究他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时指出,在工资差额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和农业劳动之间竞争的边界现在看来不是海滩,而是峭壁”。他认为资本主义部门工资与维持生计部门的收入之间的差距通常是30%左右,正是因为这部分工资收入差额的吸引才使得维持生计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向资本主义生产部门。中国的四元经济结构也不例外,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同时,部门间显著的收入差别也有力地证明了其经济的四元化结构(见表1)。

  表1 中国四元经济部门从业人员人均收入对比(1993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第84、108、362、264、328、276、277页。

  表1中现代部门、城市传统部门、乡镇企业部门、农村传统部门从业人员人均收入之比为4.20∶2.80∶1.97∶1。四元经济部门中收入差别最小的是城市传统部门与乡镇企业部门之间,但两者之差也达到42%,远超过了刘易斯对结构经济收入差距在30%左右的估计。这说明我国四元经济结构化的程度格外显著。

  (二)四元经济部门全员劳动生产率对比

  全员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科技含量等,它体现了生产集约化的程度,也是职工工资收入差别的基础。

  表2中现代部门、城市传统部门、乡镇企业部门、农村传统部门全员劳动生产率之比为32.61∶13.33∶12∶1。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农村传统部门与其它三部门劳动生产率之差达12倍以上之巨,而其它三部门之间的差别则相对要小得多,反映了我国农村传统部门中蕴藏着大量剩余劳动力。

  (三)四元经济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对比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同质化的过程,也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资本有机构成反映了技术进步水平,也决定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表2 中国四元经济部门全员劳动生产率对比(1993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第378、395、328、330页;《1993年工业统计年报》(行业册),第34、35页。

  表3 中国四元经济部门人均资产拥有量对比(1993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第378、395、328、338、327页;《1993年工业统计年报》(行业册),第34、35、76、77页;《1994年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年报》,第193页。

  表3中,现代部门、城市传统部门、乡镇企业部门、农村传统部门人均资产拥有量之比为102∶44∶25∶1,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四、四元经济结构的制度和环境差异分析

  我国四元经济结构的差异反映了我国经济独特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的改革印迹。

  首先,四元经济的历史起点和发展历程不同。农村传统部门以家庭传统农业为主,也包括农村家庭经营的传统手工业、农村传统建筑业等,该部门为农村的自然经济,历史来源悠久。乡镇企业部门始发于1958年由当时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农民集体举办的社队企业,1978年以后,由于在农村广泛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在农村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农村家庭劳动力不再受到行政束缚,为其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加上政府政策上的鼓励和扶植,使其得以迅速壮大起来。城市传统部门目前主要由尚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城市国有和集体企业组成。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不断投资和自身积累,至今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居主体地位。现代部门现阶段主要由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和部分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国有企业组成,该部门的形成得益于1979年后改革开放的政策及当前经济体制的转变。

  其次,四元经济的企业目标模式不尽相同,农村传统部门经济除自给自足以外,还保证城市居民及非农产业对农副产品及其原材料的需求,高产稳产是该部门的主要目标。乡镇企业部门的增长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地方特别是乡镇基层政府的保护和扶持,有些企业直接为乡、镇等地方基层政府所创办,因此它多年来一直以兴地富民作为基本或主要的企业目标。城市传统部门中企业的政府行为较为严重,企业办社会的现象较为突出,表现为企业目标的多元化。现代部门基本上实行的是生产经营以市场为导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单一目标。

  第三,四元经济的组织形式不同。农村传统部门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的形式组织生产和经营。乡镇企业部门实行“多轮驱动,多轨运行”,乡(镇)办、村(村民小组)办、联户(农民合作)办、户(个体、私营)办企业以及各种形式的联营企业共同发展。当前,乡镇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权不明晰,二是政企不分,三是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的组织形式带有家庭手工业的特点。这些问题在一定时期内被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和比较灵活的经营机制所掩盖,但最近几年其弊病日益明显:经营效益差,自我积累能力差,经营机制开始退化。城市传统部门通常投资主体单一,政企不分,产权关系模糊,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同时,企业不仅办社会,而且历史包袱沉重。在本质上,该部门企业实际上还不能算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真正法人。现代部门一般采取公司制的企业形式,主要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清晰,权责分明。

  第四,四元经济的管理体系不同。管理体系包括机构设置、用工制度、工资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内部规章制度等。农村传统部门以家庭或自然人为独立生产经营单位,还谈不上建立管理体系;乡镇企业部门有比较充分的管理自主权,但是由于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管理方式简单,管理体系一般还不十分健全规范,主要还是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城市传统部门受行政干预较多,企业机构设置受到一定限制,干部人事的调配和职工的就业安置、解聘等都没有完全的自主权,职工工资相对较为平均,“大锅饭”未能彻底打破,仍然反映出大量计划经济下企业管理模式的显著特点;现代部门管理科学、机构设置合理、引入竞争机制,按需聘用人员,纪律严格,赏罚分明等。

  四元经济的外部运行环境也存在明显差异。(1)在价格上,农村传统部门按市场价购买农资品,但其粮食、棉花等主要产品却必须按国家定价或限价销售;城市传统部门中许多企业是向社会提供基础产品,其计划价格远低于社会平均利润,而不能象乡镇企业部门和现代部门那样,存在着较高的市场价格。(2)在负担上,农村传统部门从业人员不仅“生、老、病、死”一切费用自理,而且尽管政府反复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是目前形形色色的各种集资、摊派依然大量存在;乡镇企业部门职工少有工资外福利,住房、医疗、保险等企业不予承担;城市传统部门不仅社会负担和历史包袱沉重,而且还要承担职工的住房等全部福利费用;而现代部门却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职工福利问题。(3)在税收上,四元经济部门仍然实行着各不相同的政策。农村传统部门实行土地税等;表面上看,税制改革后,乡镇企业部门与城市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税负平等。实际上,对城市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企业取消了调节税,免交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和预算调节基金,而对乡镇企业照收“两金”。按1993年盈利水平测算,仅此一项,乡村集体企业就多负担105亿元。同时,在税收之外,1993年乡镇企业支付以工补农、建农资金130亿元,支援农村各项事业建设资金290亿元,合计420亿元,如果把这几项加总起来,乡镇企业的综合税率远高于33%;城市传统部门通过税、利、费、券等形式几乎被拿走了企业利润的85%,甚至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而不象现代部门那样享受大量的减免税政策。

  五、小结

  经济发展同质化的目标,以及我国经济结构的新变化、新矛盾,要求我们必须用全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多元经济结构中的部门概念,并且既高度抽象又简明扼要地来加以概括。

  无论从经济实证还是从经济运行的内部制度、外部环境分析来考察,我国当前经济都呈现出明显的四元结构:农村传统部门停留在家庭、自然人为经济活动主体的阶段,还够不上企业行为;其外部环境较差;该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劳动生产率、从业人员收入都最低。乡镇企业部门以小生产方式为主,该部门大致表现为一种初级和原始的企业制度,该部门的运行环境明显好于农村传统部门;同时反映在资本有机构成、劳动生产率、从业人员收入等数据上,该部门都显著高于农村传统部门。城市传统部门保留着大量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但该部门的外部环境要好于乡镇企业部门;该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劳动生产率、从业人员收入也都高于乡镇企业部门。现代部门采用现代企业制度,较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其外部运行环境较好;其资本有机构成、劳动生产率、从业人员收入在四元中也最高。

  四元经济中现代部门由于其制度上的合理性、外部环境上的优越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较大的优势,目前赢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乡镇企业部门和城市传统部门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并且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只有通过自身的改造和配套社会改革,积极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取得平等的地位,同时努力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集约化经营,即尽快完成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转变。

作者介绍:徐庆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相关内容

  • 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关
  •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由来已久,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创立的经济理论到以此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无不探讨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根据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认识的不同,这些理 ...

  • 2017年轻钢结构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目录)
  • 中国轻钢结构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 告(2017年) 报告编号:196251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轻钢结构行业研究报告(2017年轻钢结构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轻钢结 ...

  • 经济增长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 作者:曹新 学习与探索 1997年03期 内容提要 经济增长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及相互转换的作用,正推动着我国整个经济的增长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文章从我国经济制度结构转型的主要表现所有制结构的混合化.经济体制的市场化.产权制度的社会化这三个方面分析指出,我国经济制度结构转型的内在动力在于经济增长.农村 ...

  •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预测
  •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预测 摘要:通过对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理论分析,联系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简述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经济结构 调整 计划 预测 (一)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 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包 ...

  • 25-5-开题报告-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演进
  • 开题报告 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演进 1. 研究目的 产业结构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产业部门的出现,人们为了研究产业的变化而创立的经济范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升级会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中国民营经济的重新兴起和快速发展是1978年改 ...

  •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 比较分析 作 者 段婕 系 别 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 业 统计学(风险管理方向) 年 级 09 风险管理 学 号 902093109 指导教师 聂霞 导师职称 助教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目录 引言 ............. ...

  •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零星学习
  • 建筑钢结构技术标准一览一.材料标准(31本) 涉及钢结构用的材质标准.型材标准.板材标准.管材标准.涂料 标准和各种性能的试验方法标准共有百余本,现将最常用的标准列举如下: 1.1 材质标准(6本) 1. 碳素结构钢 GB/T700-1988 2.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699-1999 3. 低 ...

  • 我国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和战略性调整
  • 作者:王积业 宏观经济研究 2002年05期 近年来,关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讨论已经相当普遍深入,著述颇多,可谓汗牛充栋.然而仔细分析起来,有关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讨论,大都出自战略考虑和政策制定的层面,理论性探讨的内容相对薄弱.本文拟对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关理论性问题做尝试性探索.溯本求源,我 ...

  • 2015年膜结构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 中国膜结构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 预测报告(2015年) 报告编号:15703A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 ...

  • 当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其理论争论
  •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重点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对此理论界有关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演化过程.调整路径等都有一些争论和解释.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问题.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政策制定问题和制度设计问题. [关键词]中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