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自然哲学

提倡自然环保的先驱-----老子的自然哲学

硕人文09一班 薛婷 3095886

摘 要:老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人。他的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学说的核心是‚道‛本体论,其思想的基本精神是自然主义。在道与自然的关系上,老子独树一臶,开创了中国思想界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友好相处的强大思想流派。他认为‚道‛是世界的形上本原,而它的形下根据则归依于‚自然‛ ,主要体现为‚道法自然‛ 、‚道即自然‛的一体观念。老子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和一切宗教唯心论的基础。他的自然观和宇宙生成论,在中国文化史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老子 道 自然 和谐

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总的认识,是认识世界的基础。自人类文明存在以来,一直处于两种互相矛盾的状态中:一种是,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另一种是,时常将自己臵身于自然之外,以至于将自己看成一个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外力。

虽然人对自然的作用完全可以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但

人却必须对自身施于自然的外力做认真严肃的审视。如果我们都相信人对自然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被自然反作用;如果我们同时还相信我们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然,或者说有怎样的自然观,就变成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了。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反之,它又对自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其触角渐渐深入到自然的各个方面,并日益广泛地揭示自然内部的各种联系,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解释了自然的种种现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而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老子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自然哲学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芒。

一、老子自然观的哲学基础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老子是李耳,即老聃。司马迁认为,老子可能是春秋末期的人,也可能是战国时期的人。他肯定:‚老子,隐君子也。‛老子是一个奴隶主的知识分子,或者本身就是没落的贵族,这似乎是可以肯定的。《道德经》一书相传是老子所做,是一部正式的私人著作,它不是问答式的语录,而是作者直接表述自己的思想。书中的思想皆用高度抽象、概括的方式和极精炼的言语

表达出来,所以,书虽简短,但内容丰富。

《道德经》是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在老子的思想中有两层意思,一是宇宙的本体 二是万事万物客观发展规律。尤其是第二层的意思,就是所谓的自然,在《道德经》的第十六章中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老子对自然有一种天生俱来的敬畏和虔诚的膜拜,因为在老子看来,自然是不因人以及其他的外力而改变的,他是最强大的力量,只能顺应自然,而不应该去违背它,掌握了这个道理,就是聪明的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自然观的哲学基础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老子关于‚道的和谐,自然的和谐‛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什么是自然?在老子的思想中,‚自然‛ 是至高无上的。老子认为自然就是‚自然而然‛ ,也就是没有‚外力‛影响的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它既应包含所有‚自然‛的存在,也应包括‚自然运行的规律‛ 。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万物皆源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万物起始的源头,也是宇宙万物自然运行的真理,万物皆和谐统一于道。在老子之前,有人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由神统治,最高的神就是①

天。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有了变化。老子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神或上帝的思想家。

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 。在《道德经》的开篇第一章,老子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就是说,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老子认为,道是根本,道是本原,万物万象均生于道。德是品性,是基本功能,是道的滋养,是最大的仁爱,老子在这里所指的仁爱与儒家倡导的仁爱有别,乃是自然力的而非人为的。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都尊崇大道,珍贵大德。而道的尊崇,德的珍贵,都不是人为规定,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大自然正是如此,在动物界,母兽对幼仔的生养之恩同样重如泰山,但幼仔一旦长大,便会与母亲甚至整个家族告别,为什么动物都具有的贤德,对人来说却如此困难呢?这恰恰是由于人①

①② 《道德经》第一章。

自认为是万物的主宰,人自身的主观性、目的性、计划性和优越感,产生了贪欲、权欲、物欲、占有欲和破坏欲。为满足这些欲望,人不断占有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甚至妄想凌驾于自然之上。直到对自然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产生了令我们痛苦不堪的后果,这时我们才知道悬崖勒马。而老子在数千年前,就向人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人们应多像自然学习,与自然保持一致。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作为万物之源的道,遵循自然的法则,按照自然规律运行。人在处理人与地,人与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更应该遵循自然的法则,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老子也认为,人是与道、天、地并重的,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既依赖于自然,受制于自然,又利用自然,对自然产生影响,但人对自然的利用必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不能以人的无限的需求为主导,向自然无度的索取。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敌对的,而是紧密联系的统一的整体,人应该爱护自然,促使自然更加和谐的发展,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三、老子关于‚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有物混成,①

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当事物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容易走向他的反面。老子提出的自然法则,也就是今天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物极必反‛,这句话正是源于老子的思想。老子所说的‚少则得,多则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③②①等论述也是源于此。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期,人的最终需求可能仅仅是满足温饱。然而,随着生产技术的代代相传,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随着技术的更新,生产力的提高,人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张,在如今这个物质极度丰富的社会,人们反而变得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需要的又是什么。工业文明告诉我们,科学是万能的,这种科学万能论促使我们疯狂的研究如何使技术更加先进,然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在迅速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我们生产和生活的环境。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双面性,也都有它的极限,如果不能掌握其发展的规律,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那么面临我们的将是巨大的灾难。

任何事物发展的极限还要看客观的情况。例如:人如果吃的太多,就会导致肥胖,这是对身体有害的。这时,本来对身体有益的食物反而会成为危害健康的毒药。人在饮食上①

②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应当适度;至于多少是‚适度‛ ,则要视个人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食品卫生程度而定。这些左右事物变化的法则,老子称其为‚常‛ ,老子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世间万物,各自运转,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了解他们循环往复的规律,认识事物变化的常理。不懂得常理,轻举妄动,就会造成灾难祸患。所以‚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这样,人的思想就会得变明智;明智就能公正,不偏私;公正,不偏私,人就能全面;全面才能胸怀广阔;胸怀广阔的人得见真理;在真理的指引下,就能终身圆满,不出大错。可见,了解事物运行的规律是极其重要的。当我们对自然了解尚浅时,不能随便定义自然,任意践踏自然,鲁莽行事只会带来无法预见的灾难性后果。人类毫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地球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已经直接危及到人类的正常生存。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和日趋紧张的人与自然关系,我们须重新认识和学习以崇尚自然,回归和谐为特点的老子哲学的宝贵价值。

总之,在老子的自然哲学中,道是人和天地万物的本源,也是人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性。整个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都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而自然,既是指万事万物的存在,又是指万事万物不断演替的规律。透过《道德经》,我们可以读出老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他认为,人应该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协助自然发展,而不是自以为是,

任意而为。老子始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本性与自然的本性统一,这就是老子‚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集中体现。

提倡自然环保的先驱-----老子的自然哲学

硕人文09一班 薛婷 3095886

摘 要:老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人。他的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学说的核心是‚道‛本体论,其思想的基本精神是自然主义。在道与自然的关系上,老子独树一臶,开创了中国思想界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友好相处的强大思想流派。他认为‚道‛是世界的形上本原,而它的形下根据则归依于‚自然‛ ,主要体现为‚道法自然‛ 、‚道即自然‛的一体观念。老子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和一切宗教唯心论的基础。他的自然观和宇宙生成论,在中国文化史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老子 道 自然 和谐

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总的认识,是认识世界的基础。自人类文明存在以来,一直处于两种互相矛盾的状态中:一种是,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另一种是,时常将自己臵身于自然之外,以至于将自己看成一个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外力。

虽然人对自然的作用完全可以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但

人却必须对自身施于自然的外力做认真严肃的审视。如果我们都相信人对自然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被自然反作用;如果我们同时还相信我们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然,或者说有怎样的自然观,就变成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了。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反之,它又对自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其触角渐渐深入到自然的各个方面,并日益广泛地揭示自然内部的各种联系,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解释了自然的种种现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而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老子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自然哲学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芒。

一、老子自然观的哲学基础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老子是李耳,即老聃。司马迁认为,老子可能是春秋末期的人,也可能是战国时期的人。他肯定:‚老子,隐君子也。‛老子是一个奴隶主的知识分子,或者本身就是没落的贵族,这似乎是可以肯定的。《道德经》一书相传是老子所做,是一部正式的私人著作,它不是问答式的语录,而是作者直接表述自己的思想。书中的思想皆用高度抽象、概括的方式和极精炼的言语

表达出来,所以,书虽简短,但内容丰富。

《道德经》是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在老子的思想中有两层意思,一是宇宙的本体 二是万事万物客观发展规律。尤其是第二层的意思,就是所谓的自然,在《道德经》的第十六章中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老子对自然有一种天生俱来的敬畏和虔诚的膜拜,因为在老子看来,自然是不因人以及其他的外力而改变的,他是最强大的力量,只能顺应自然,而不应该去违背它,掌握了这个道理,就是聪明的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自然观的哲学基础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老子关于‚道的和谐,自然的和谐‛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什么是自然?在老子的思想中,‚自然‛ 是至高无上的。老子认为自然就是‚自然而然‛ ,也就是没有‚外力‛影响的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它既应包含所有‚自然‛的存在,也应包括‚自然运行的规律‛ 。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万物皆源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万物起始的源头,也是宇宙万物自然运行的真理,万物皆和谐统一于道。在老子之前,有人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由神统治,最高的神就是①

天。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有了变化。老子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神或上帝的思想家。

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 。在《道德经》的开篇第一章,老子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就是说,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老子认为,道是根本,道是本原,万物万象均生于道。德是品性,是基本功能,是道的滋养,是最大的仁爱,老子在这里所指的仁爱与儒家倡导的仁爱有别,乃是自然力的而非人为的。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都尊崇大道,珍贵大德。而道的尊崇,德的珍贵,都不是人为规定,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大自然正是如此,在动物界,母兽对幼仔的生养之恩同样重如泰山,但幼仔一旦长大,便会与母亲甚至整个家族告别,为什么动物都具有的贤德,对人来说却如此困难呢?这恰恰是由于人①

①② 《道德经》第一章。

自认为是万物的主宰,人自身的主观性、目的性、计划性和优越感,产生了贪欲、权欲、物欲、占有欲和破坏欲。为满足这些欲望,人不断占有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甚至妄想凌驾于自然之上。直到对自然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产生了令我们痛苦不堪的后果,这时我们才知道悬崖勒马。而老子在数千年前,就向人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人们应多像自然学习,与自然保持一致。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作为万物之源的道,遵循自然的法则,按照自然规律运行。人在处理人与地,人与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更应该遵循自然的法则,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老子也认为,人是与道、天、地并重的,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既依赖于自然,受制于自然,又利用自然,对自然产生影响,但人对自然的利用必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不能以人的无限的需求为主导,向自然无度的索取。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敌对的,而是紧密联系的统一的整体,人应该爱护自然,促使自然更加和谐的发展,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三、老子关于‚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有物混成,①

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当事物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容易走向他的反面。老子提出的自然法则,也就是今天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物极必反‛,这句话正是源于老子的思想。老子所说的‚少则得,多则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③②①等论述也是源于此。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期,人的最终需求可能仅仅是满足温饱。然而,随着生产技术的代代相传,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随着技术的更新,生产力的提高,人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张,在如今这个物质极度丰富的社会,人们反而变得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需要的又是什么。工业文明告诉我们,科学是万能的,这种科学万能论促使我们疯狂的研究如何使技术更加先进,然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在迅速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我们生产和生活的环境。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双面性,也都有它的极限,如果不能掌握其发展的规律,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那么面临我们的将是巨大的灾难。

任何事物发展的极限还要看客观的情况。例如:人如果吃的太多,就会导致肥胖,这是对身体有害的。这时,本来对身体有益的食物反而会成为危害健康的毒药。人在饮食上①

②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应当适度;至于多少是‚适度‛ ,则要视个人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食品卫生程度而定。这些左右事物变化的法则,老子称其为‚常‛ ,老子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世间万物,各自运转,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了解他们循环往复的规律,认识事物变化的常理。不懂得常理,轻举妄动,就会造成灾难祸患。所以‚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这样,人的思想就会得变明智;明智就能公正,不偏私;公正,不偏私,人就能全面;全面才能胸怀广阔;胸怀广阔的人得见真理;在真理的指引下,就能终身圆满,不出大错。可见,了解事物运行的规律是极其重要的。当我们对自然了解尚浅时,不能随便定义自然,任意践踏自然,鲁莽行事只会带来无法预见的灾难性后果。人类毫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地球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已经直接危及到人类的正常生存。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和日趋紧张的人与自然关系,我们须重新认识和学习以崇尚自然,回归和谐为特点的老子哲学的宝贵价值。

总之,在老子的自然哲学中,道是人和天地万物的本源,也是人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性。整个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都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而自然,既是指万事万物的存在,又是指万事万物不断演替的规律。透过《道德经》,我们可以读出老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他认为,人应该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协助自然发展,而不是自以为是,

任意而为。老子始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本性与自然的本性统一,这就是老子‚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集中体现。


相关内容

  • 老子的哲学思想
  • 论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影响 姓名:徐梦园 班级:思政二班 学号:2013040097 从古至今,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哲学家,如:孔子.孟子.庄子„„让我们不得不提的还有一位就是"道"的创始人老子,从前就听过老子的名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 [老子]"无为"思想探析
  • [摘要]<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书中提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其他哲学范畴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它针对中国春秋时代社会的混乱局面提出"无为"主张,以求通过"无为"来达到天下垂拱而治的效果.历史上的治老学者对"无为" ...

  • 老庄哲学中的科学思想
  • 第!" 卷第! 期#$$%年! 月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70,'4'875+*9:';0+,:;03*;3)&'()*+,'-.+*/+01*023)40/5'=!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子的宇宙观
  • 老子宇宙观的核心是他哲学体系的"道". "道"的本性是自然,是无意志.无目的的自然现象. "道法自然"是老子宇宙观的基础,也是宇宙如何生成演化的过程.老子认为宇宙生成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还是要从研究"道"的属性和&qu ...

  • 张岱年论文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态及其演变
  •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态及其演变 关于哲学唯物主义的意义,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曾提出明确的解说.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即"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亦即:"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 ...

  •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
  •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 ...

  • 国学经典之老子的哲学
  • 国学经典之老子的哲学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其中,<老子>(又名<道德经>)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历史上对它的解读不胜枚举,修道之人以其为修身之 ...

  • 老子的处世哲学
  • 老子>的处世哲学 在<老子>的内容中,其处世哲学无疑是占重要的位置,通过学习与探讨,我们知道老子的处世哲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二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即人我关系.在<老子>第二十五章里有这样的一句话:"故道大.天大.地大.人 ...

  • 国学概论结业论文
  • 浅说老子与<老子> 北京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1009班 10292014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主干文化一儒一道,一显一隐,一表一里:儒为显,道为隐:儒为表,道为里.道是中华文化的内核,隐藏在文化的深处,隐藏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儒家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道家是中国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