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地形教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概念。

②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形态特征及区别,并能在分层设色地图上识别地形类型。

③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

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④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组成。

2、过程与方法:①了解地形图的成图过程,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②学会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读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

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点:1、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及区别 。

2、如何辨别地形的高低起伏。

三、学习难点: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的等高线特征及辨别。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练习法、读图法、直观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展示各种地形的图片。

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地表高起起伏的形态——地形。

讲授新课:

(一)陆地地形

1、地表存在着高低起伏的各种形态,地理上有两种表示高度的方法,是哪两种呢?同学们先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一,正确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师)

①阅读课本P33填空:地表各种 ____ ___的形态,总称______。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种地形。

②读图2-38区别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在地理上表示高度的基本方法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拔是指地面某一地点高 出_ _______的_________。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__________。

③完成课本P33活动题。 (教师对上述学习内容进行概括讲解)

2、我们已经知道了陆地地形通常有五种。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二:仔细观察课本P33--34的五幅不同地形类型的景观图,区别五种地形。(师)

①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②完成课本P36的活动题1将答案写在课本上。

(教师通过PPT加以讲解)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五种地形的特征,下面我们重点了解世界山地的分布。

3、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三:阅读课本P35,记忆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及组成。

①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②在地图册P18《世界地形图》上找到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巴西高原,刚果盆地的位置。

(二)海底地形

了解清楚了陆地地形之后,我们再来简单了解海底地形。学习任务四 :阅读课本P36,简单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组成。PPT展示海底地形。

课后小结:由学生完成。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一、 陆地地形

1. 地形

2. 海拔和相对高度

3. 陆地的五种地形:平原、高原 、山地、丘陵 、盆地。

4. 世界主要山脉带

二、 海底地形

海底的五种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第三节 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

(一)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地球的表面并不平坦,而是起伏不断,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准确地表示在平面的地图上呢?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意图:问题驱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 教学新课

1、山地模型上各种地形部位的识别

老师展示山地模型,让学生说出各种地形部位的名称,如学生未能答出,教师再指模型加以讲解,同时教师加以板书,明确以下各种地形部位:山顶、鞍部、陡崖、山谷、山脊等,并让学生明确陡坡与缓坡的部位。

意图:以山地模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利用等高线模型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等高线的概念,即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曲线。

意图:等高线的绘制过程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利用等高线模型进行演示,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学生易于理解。

3、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让学生观察等高线地形图,教师指图讲解: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等,等高距相等;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等高线数值小,海拔低。然后,让学生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和山地模型,说出缓坡与陡坡等高线形态上的区别,等高线稀疏是缓坡,等高线密集是陡坡,并进行板书。

意图:教师讲解与学生探究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4、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各种地形部位

让学生即读等高线地形图,也观察山地模型,由学生从等高线地形图上指出各种地形部位的名称,并说出其等高线特征,师生互动,最后得出结果,并进行板书。

山顶:等高线中高周低,呈很小的闭合曲线。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位。

陡崖:等高线重叠。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来。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进去。

意图: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在教材处理上,把山地模型与等高线地形图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观察、读图,总结各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5、:分层设色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因曲线太多,看起来费劲,所以分层设色地形图诞生了。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让学生读“世界地形图”,对照高程表,从图上找出五种地形类型。总结着色规律: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

意图:以板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地理概念,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总结

教师讲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陡坡和缓坡,同时识别地形各种部分,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然后,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必要的知识归纳。

意图:建立知识结构,强化学生记忆

板书设计

一、等高线地形图

1、 陡坡 2、 缓坡

二、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各种地形部位

1、 山顶

2、 鞍部

3、 陡崖

4、 山谷

5、山脊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教学反思

本节地理教学,从五种地形的景观突图片入手,引导学生看图归纳五种地形各自的特征,并注意区分相似地形的异同点,使学生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理解较为透彻,但在“世界主要地形在地图上落实不够,此外,在如何辨认不同等高线表示的地表形态讲述不够透彻。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概念。

②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形态特征及区别,并能在分层设色地图上识别地形类型。

③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

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④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组成。

2、过程与方法:①了解地形图的成图过程,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②学会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读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

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点:1、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及区别 。

2、如何辨别地形的高低起伏。

三、学习难点: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的等高线特征及辨别。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练习法、读图法、直观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展示各种地形的图片。

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地表高起起伏的形态——地形。

讲授新课:

(一)陆地地形

1、地表存在着高低起伏的各种形态,地理上有两种表示高度的方法,是哪两种呢?同学们先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一,正确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师)

①阅读课本P33填空:地表各种 ____ ___的形态,总称______。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种地形。

②读图2-38区别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在地理上表示高度的基本方法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拔是指地面某一地点高 出_ _______的_________。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__________。

③完成课本P33活动题。 (教师对上述学习内容进行概括讲解)

2、我们已经知道了陆地地形通常有五种。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二:仔细观察课本P33--34的五幅不同地形类型的景观图,区别五种地形。(师)

①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②完成课本P36的活动题1将答案写在课本上。

(教师通过PPT加以讲解)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五种地形的特征,下面我们重点了解世界山地的分布。

3、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三:阅读课本P35,记忆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及组成。

①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②在地图册P18《世界地形图》上找到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巴西高原,刚果盆地的位置。

(二)海底地形

了解清楚了陆地地形之后,我们再来简单了解海底地形。学习任务四 :阅读课本P36,简单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组成。PPT展示海底地形。

课后小结:由学生完成。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一、 陆地地形

1. 地形

2. 海拔和相对高度

3. 陆地的五种地形:平原、高原 、山地、丘陵 、盆地。

4. 世界主要山脉带

二、 海底地形

海底的五种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第三节 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

(一)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地球的表面并不平坦,而是起伏不断,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准确地表示在平面的地图上呢?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意图:问题驱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 教学新课

1、山地模型上各种地形部位的识别

老师展示山地模型,让学生说出各种地形部位的名称,如学生未能答出,教师再指模型加以讲解,同时教师加以板书,明确以下各种地形部位:山顶、鞍部、陡崖、山谷、山脊等,并让学生明确陡坡与缓坡的部位。

意图:以山地模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利用等高线模型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等高线的概念,即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曲线。

意图:等高线的绘制过程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利用等高线模型进行演示,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学生易于理解。

3、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让学生观察等高线地形图,教师指图讲解: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等,等高距相等;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等高线数值小,海拔低。然后,让学生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和山地模型,说出缓坡与陡坡等高线形态上的区别,等高线稀疏是缓坡,等高线密集是陡坡,并进行板书。

意图:教师讲解与学生探究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4、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各种地形部位

让学生即读等高线地形图,也观察山地模型,由学生从等高线地形图上指出各种地形部位的名称,并说出其等高线特征,师生互动,最后得出结果,并进行板书。

山顶:等高线中高周低,呈很小的闭合曲线。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位。

陡崖:等高线重叠。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来。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进去。

意图: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在教材处理上,把山地模型与等高线地形图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观察、读图,总结各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5、:分层设色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因曲线太多,看起来费劲,所以分层设色地形图诞生了。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让学生读“世界地形图”,对照高程表,从图上找出五种地形类型。总结着色规律: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

意图:以板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地理概念,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总结

教师讲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陡坡和缓坡,同时识别地形各种部分,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然后,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必要的知识归纳。

意图:建立知识结构,强化学生记忆

板书设计

一、等高线地形图

1、 陡坡 2、 缓坡

二、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各种地形部位

1、 山顶

2、 鞍部

3、 陡崖

4、 山谷

5、山脊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教学反思

本节地理教学,从五种地形的景观突图片入手,引导学生看图归纳五种地形各自的特征,并注意区分相似地形的异同点,使学生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理解较为透彻,但在“世界主要地形在地图上落实不够,此外,在如何辨认不同等高线表示的地表形态讲述不够透彻。


相关内容

  • 2.3世界的地形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9)
  • 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 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3. 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他们所在的大 ...

  • 6.1亚洲及欧洲(2)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 §6.1亚洲及欧洲(2)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2.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 ...

  • 地理教案:地形的类型
  •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 ...

  • 湘教版地理七下[亚洲及欧洲]word教案
  • 亚洲及欧洲 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二. 教学目标: 1. 记住亚洲及欧洲的自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和人文地理 (人口.宗教.人种.经济.城市)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3. 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三. ...

  • [江山多娇]教案
  • 2 江山多娇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了解母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中国地形挂图.查找有关资料. ...

  •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
  • 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一) 课题:美国 第1课时 1.了解美国的位置和组成,知道其领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2.了解美国居民的构成和 ...

  • 自然环境教案2
  •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 ...

  • 亚洲与欧洲地形教案
  • <亚洲与欧洲的地形>教学设计 惠农中学 张红玲 一.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课标和教学建议的要求,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并由此掌握分析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来学习欧洲地形的特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掌握一定 ...

  • 亚洲和欧洲教案
  • 主题单元序号 6 标 题 认识大洲 课 型 学 科 地理 年级 七 课题 亚洲及欧洲 第一课时 教 新 授 案 01 课 序 号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 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