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研究:课堂面对面

新课程研究:课堂面对面

课堂面对面

课堂即情感

梁恕俭

课堂是什么?

其答案,是复杂而简单的常识,深刻而朴素的真理。

教了10多年书的马老师,在“中国教师报香山会馆”论坛上大倒苦水:“我无论怎样用功备课,怎样精讲细讲,怎样热心辅导,总有学生不买账。那些厌学者,要么在课上看课外书,玩游戏;要么心不在焉,无精打采;要么„„我的课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纷纷跟帖——

课堂不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殿堂,而且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传统的知识本位的课堂过分强化知识的授受,导致了学生精神的萎缩,最后使课堂成为学生恐惧厌恶的场所。本来生机勃勃的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却成了死气沉沉的“知识容器”;本来是培养人的课堂教学,却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师表演,成了学生“心智的窒息机”——课堂,本应该是培养有精神的人的家园。

探究精神是课堂的灵魂,唯有探究,才能培养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当教学不是崇尚求是求真而是迷信标准答案,不是崇尚思想自由而是宣扬教师威严,不是崇尚批判而是习惯顺从,则师生同时被一种复制知识的教学文化宰制和异化着,并通过相互攀比的知识竞赛加剧着这种异化。因此,课堂蜕化为思想的荒漠——课堂,本应该是培养有思想的人的摇篮。 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课堂上的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课堂,本应是培养有道德的人的阵地。 如果说,教育即唤醒,学习即经历,教室即社会,教师即条件,那么所有的一切教和学的活动都将是一种情感的汇聚和升华,并最终汇合成

“生命的狂欢”——“情动于衷,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课堂是什么?课堂即情感!

课堂是教育目标实现的主要场所。教育是要让每一颗心灵都得到智慧的滋润,是要让每一程人生都充满燃烧的激情。因此,教育不应是“沉重”的,而应是“生动”的;不应是“格式化”的,而应是“多元化”的;不应是“痛苦折磨”,而应是“崇高享受”。达成教育目标,教育要讲理,更要讲情。

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特聘专家于春祥先生曾这样总结课堂与教师成长的关系:课堂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课堂是教学理论产生的故乡,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地,课堂是教师提升境界的阶梯。实现专业成长,教师要用功,更要用情。

课堂是学生生命丰润的肥沃土壤。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过着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满足好奇心和展示欲的天赋秉性,实现生命的逐渐丰润并终于走向灿烂美好。丰富生命体验,学生要动脑,更要动情。

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先生说: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理想课堂应该是知识与生命的共鸣;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理想课堂应该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

情感的课堂,就是理想的课堂。

恕俭说法: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教育者——家长和教师:“应该从孩子小时起就培养他做父母的义务感。”教师面对今天的学生,而能够想到若干年后他们孩子的生活,我以为,这不仅是一种高瞻远瞩,更是一种勇于担当。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竹影》,无疑是培养学生“做父母的义务感”的绝佳契机。卢望军老师正是在苏氏观点的指引下,把学习和生活、知识和生命,妥帖而智慧地统一在语文课堂上。这堂课,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情感体验的丰富,更是生活智慧的传递,是情感的课堂,理想的课堂。

语文课上,我们学习做父母

——《竹影》教学片段

卢望军

师:《竹影》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好父亲的形象,他既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又懂得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懂得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就是真正的教育。现在,我们再次研读课文,认识好父亲,感受真教育,学习做父母。你们觉得,教育的秘诀是什么?

生:爱,方法„„

师:你们说的都对,不过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用心(板书)。文章中的父亲和孩子相处的时候,都用了哪些心呢?请同学们边研读课文,边联系生活,用带“心”字的名词来概括小组的探究结果。

先小组合作学习,后全班交流展示。

第1组:做父母要有细心。“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画几瓣看。’”从这里看出爸爸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懂得孩子心里想什么,而且不动声色地安慰了华明,使他不再难为情。

师:爸爸细心体贴,还有一个细节描写。

众生:爸爸也蹲在地上。

师:同学们很敏锐啊。老师以妈妈的身份和大家分享一句话:和孩子说话,请蹲下身子。蹲下身子,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也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 (板书:细心——体贴入微,尊重理解)

第2组:做父母要有耐心。“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爸爸来了很久,却不做声,只在我们的画画好后,才发表自己的看法。 (板书:耐心——不动声色,相机引导)

师:这是一个多么体贴入微的父亲啊。回忆一下,你们小时候玩玩具不会玩时,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生:直接教我们玩法!

生:我爸爸喜欢说,儿子,看爸爸的!

师:是啊,这就是一般父母的做法:缺少耐心,习惯于把现成的方法告诉孩子,还喜欢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无所不能。看似帮助了孩子,实际上剥脱了孩子探索的权利成长的机会。 第三组:做父母还需要童心。爸爸说:“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我也来描几瓣看。”爸爸也和孩子们一起画竹影,玩游戏,可见他很有童心。

师:的确如此。只有在这个时候,华明才真正不怕爸爸责备,这里有一个词语。 众生:方才。

师:悬着的心放下了,艺术的教育就开始了。这就是童心创造的美好境界。童心就是和孩子„„

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师:去年我们学习鲁迅的《风筝》,知道了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将来你们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们小时候玩够,当然,也不能玩疯。如何寓教于乐,是一门智

慧。做父母还需要什么心呢,我们继续讨论。

(板书:童心——打成一片

融为一体)

第四组:做父母还需要爱心。他爸爸那么耐心细致教孩子中国画的常识,是对孩子的爱„„

第五组:我们反对,这里用慧心更合适,他爸爸懂得那么多中国画的知识,而且在孩子们游戏的时候,寓教于乐,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

师:老师同意第五组的看法。爱是教育的基础,但爱不是万能的。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可是,他们能不能对你们进行良好的艺术熏陶呢!能不能和你们一起谈艺术呢? 众生:基本不能。

师: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是,只有人才懂得教育。你们将来怎么教育你们的孩子呢?我希望你们现在多多接受艺术的熏陶,提高艺术的素养,等你们做了父母的时候,能对孩子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而不要像你们爸爸妈妈现在展现出的那样,用打麻将,斗地主,打游戏,大购物来消磨业余时间。

(板书:慧心——言传身教,寓教于乐)

师小结:优秀是教出来的,所以,国家的命运,实际上掌握在母亲的手中。有一句话,老师和大家分享,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可是很多人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上岗了。我希望你们将来在做父母之前,除了物质的准备,更要记得带上细心、耐心、童心和慧心。有开明的父母,就会有聪明的孩子。有充满童心的父母,就有童趣盎然的童年。

新课程研究:课堂面对面

课堂面对面

课堂即情感

梁恕俭

课堂是什么?

其答案,是复杂而简单的常识,深刻而朴素的真理。

教了10多年书的马老师,在“中国教师报香山会馆”论坛上大倒苦水:“我无论怎样用功备课,怎样精讲细讲,怎样热心辅导,总有学生不买账。那些厌学者,要么在课上看课外书,玩游戏;要么心不在焉,无精打采;要么„„我的课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纷纷跟帖——

课堂不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殿堂,而且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传统的知识本位的课堂过分强化知识的授受,导致了学生精神的萎缩,最后使课堂成为学生恐惧厌恶的场所。本来生机勃勃的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却成了死气沉沉的“知识容器”;本来是培养人的课堂教学,却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师表演,成了学生“心智的窒息机”——课堂,本应该是培养有精神的人的家园。

探究精神是课堂的灵魂,唯有探究,才能培养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当教学不是崇尚求是求真而是迷信标准答案,不是崇尚思想自由而是宣扬教师威严,不是崇尚批判而是习惯顺从,则师生同时被一种复制知识的教学文化宰制和异化着,并通过相互攀比的知识竞赛加剧着这种异化。因此,课堂蜕化为思想的荒漠——课堂,本应该是培养有思想的人的摇篮。 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课堂上的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课堂,本应是培养有道德的人的阵地。 如果说,教育即唤醒,学习即经历,教室即社会,教师即条件,那么所有的一切教和学的活动都将是一种情感的汇聚和升华,并最终汇合成

“生命的狂欢”——“情动于衷,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课堂是什么?课堂即情感!

课堂是教育目标实现的主要场所。教育是要让每一颗心灵都得到智慧的滋润,是要让每一程人生都充满燃烧的激情。因此,教育不应是“沉重”的,而应是“生动”的;不应是“格式化”的,而应是“多元化”的;不应是“痛苦折磨”,而应是“崇高享受”。达成教育目标,教育要讲理,更要讲情。

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特聘专家于春祥先生曾这样总结课堂与教师成长的关系:课堂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课堂是教学理论产生的故乡,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地,课堂是教师提升境界的阶梯。实现专业成长,教师要用功,更要用情。

课堂是学生生命丰润的肥沃土壤。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过着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满足好奇心和展示欲的天赋秉性,实现生命的逐渐丰润并终于走向灿烂美好。丰富生命体验,学生要动脑,更要动情。

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先生说: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理想课堂应该是知识与生命的共鸣;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理想课堂应该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

情感的课堂,就是理想的课堂。

恕俭说法: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教育者——家长和教师:“应该从孩子小时起就培养他做父母的义务感。”教师面对今天的学生,而能够想到若干年后他们孩子的生活,我以为,这不仅是一种高瞻远瞩,更是一种勇于担当。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竹影》,无疑是培养学生“做父母的义务感”的绝佳契机。卢望军老师正是在苏氏观点的指引下,把学习和生活、知识和生命,妥帖而智慧地统一在语文课堂上。这堂课,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情感体验的丰富,更是生活智慧的传递,是情感的课堂,理想的课堂。

语文课上,我们学习做父母

——《竹影》教学片段

卢望军

师:《竹影》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好父亲的形象,他既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又懂得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懂得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就是真正的教育。现在,我们再次研读课文,认识好父亲,感受真教育,学习做父母。你们觉得,教育的秘诀是什么?

生:爱,方法„„

师:你们说的都对,不过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用心(板书)。文章中的父亲和孩子相处的时候,都用了哪些心呢?请同学们边研读课文,边联系生活,用带“心”字的名词来概括小组的探究结果。

先小组合作学习,后全班交流展示。

第1组:做父母要有细心。“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画几瓣看。’”从这里看出爸爸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懂得孩子心里想什么,而且不动声色地安慰了华明,使他不再难为情。

师:爸爸细心体贴,还有一个细节描写。

众生:爸爸也蹲在地上。

师:同学们很敏锐啊。老师以妈妈的身份和大家分享一句话:和孩子说话,请蹲下身子。蹲下身子,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也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 (板书:细心——体贴入微,尊重理解)

第2组:做父母要有耐心。“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爸爸来了很久,却不做声,只在我们的画画好后,才发表自己的看法。 (板书:耐心——不动声色,相机引导)

师:这是一个多么体贴入微的父亲啊。回忆一下,你们小时候玩玩具不会玩时,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生:直接教我们玩法!

生:我爸爸喜欢说,儿子,看爸爸的!

师:是啊,这就是一般父母的做法:缺少耐心,习惯于把现成的方法告诉孩子,还喜欢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无所不能。看似帮助了孩子,实际上剥脱了孩子探索的权利成长的机会。 第三组:做父母还需要童心。爸爸说:“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我也来描几瓣看。”爸爸也和孩子们一起画竹影,玩游戏,可见他很有童心。

师:的确如此。只有在这个时候,华明才真正不怕爸爸责备,这里有一个词语。 众生:方才。

师:悬着的心放下了,艺术的教育就开始了。这就是童心创造的美好境界。童心就是和孩子„„

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师:去年我们学习鲁迅的《风筝》,知道了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将来你们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们小时候玩够,当然,也不能玩疯。如何寓教于乐,是一门智

慧。做父母还需要什么心呢,我们继续讨论。

(板书:童心——打成一片

融为一体)

第四组:做父母还需要爱心。他爸爸那么耐心细致教孩子中国画的常识,是对孩子的爱„„

第五组:我们反对,这里用慧心更合适,他爸爸懂得那么多中国画的知识,而且在孩子们游戏的时候,寓教于乐,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

师:老师同意第五组的看法。爱是教育的基础,但爱不是万能的。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可是,他们能不能对你们进行良好的艺术熏陶呢!能不能和你们一起谈艺术呢? 众生:基本不能。

师: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是,只有人才懂得教育。你们将来怎么教育你们的孩子呢?我希望你们现在多多接受艺术的熏陶,提高艺术的素养,等你们做了父母的时候,能对孩子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而不要像你们爸爸妈妈现在展现出的那样,用打麻将,斗地主,打游戏,大购物来消磨业余时间。

(板书:慧心——言传身教,寓教于乐)

师小结:优秀是教出来的,所以,国家的命运,实际上掌握在母亲的手中。有一句话,老师和大家分享,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可是很多人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上岗了。我希望你们将来在做父母之前,除了物质的准备,更要记得带上细心、耐心、童心和慧心。有开明的父母,就会有聪明的孩子。有充满童心的父母,就有童趣盎然的童年。


相关内容

  • 翻转课堂的六大好处
  • 翻转课堂的六大好处 翻转课堂的六大好处 1.翻转可以帮助繁忙的学生 2.翻转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翻转增加课堂互动 4.翻转让教师更了解学生 5.翻转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6.翻转改变了课堂管理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df0fc0102e ...

  •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
  • 本人在xx年9月至xx年8月的五年时间里,参加了xx省“xxx”中小学教师本人在xx年9月至xx年8月的五年时间里,参加了xxx省“xxx”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考试。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实 ...

  • 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
  • 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875) [摘 要]文章对"翻转课堂"的由来."翻转课堂"的发展."翻转课堂"的作用与效果. ...

  • 初中英语教师基本素养
  • 初中英语教师基本素养:内涵与提升途径 二.初中英语教师基本素养的内涵 初中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内涵包括基本的三个方面:基本意识,基本能力和基本学识.基本意识是指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已经具备的专业气质,专业品格和专业个性.我们通过看基本意识可以辨别这个教师处于教师专业生涯的哪个时期.基本能力主要指解决问题的 ...

  • 一年工作梳理
  • 2011年工作梳理 在三年规划中,学校提出了努力打造以"精心管理.爱心师德.专心教研.恒心培训.诚心德育"为核心的台湛"真情教育" 文化品牌.在这三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围绕规划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下面就从学校管理.教师教育.教学教研.师德等方面进行梳理. ...

  • 关于微课程的出现对学生的影响及对老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 一.微课程在学生方面的优势1.开放共享:网络资源的核心理念是共享.微课不但具有网络资源丰富.便捷.交互性等优势,还打破了资源的地域.时间.数量限制,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共享,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用的资源.此外,微课提供了一个网络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传自己录制的微课视频,供同行参 ...

  • 名校新课改工作总结
  • 名校新课改工作总结 一.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2005年自我省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使得教研员与广大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作为一年轻的教研员,我参加了常州市组织的两次语文学科课程培训,认真聆听专家的学术报告,对新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 ...

  • 慕课_翻转课堂_微课及微视频的五大关系辨析_谢贵兰
  • 2015年10月第31卷 第5期教 育 科 学 EducationScience ,2015Oct Vol.31 No.5 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及微视频的五大关系辨析 谢贵兰 ()武汉东湖学院思政课部,湖北武汉430212 [摘 要]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及微视频的关系主要呈现在以下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 ...

  •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_胡庆芳
  • 教师培训项目评估 教育发展研究2011.15-16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笮胡庆芳 摘要:本文以"上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为例,从培训课程建设的角度解析了教师在职培训课程开发的模式与特色,分析提出了"后学历补偿时代"教师在职培训的重新定位,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