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的落花

中国近代文学史期末作业

中文05 朱贝贝 学号:20052758

龚自珍《西郊落花歌》和《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落花”意象之异

龚自珍是爱花的。在近代,对落花这么痴迷,这么亲近,这么情有独钟的诗人,大概只有定庵一人吧! 他笔下的落花,不是“落花香露红”式的娇软香艳,不是“帘外拥红堆雪”式的清雅绝尘,亦不是“拂了一身还满”式的幽静哀愁,更不是“落花犹似坠楼人”那般触目惊心的哀艳和决绝,他的花,也是美的,也是柔的,也是感人的,但是柔而不弱,具有定庵所赋予的独到特质。

龚自珍的《西郊落花歌》和《己亥杂诗(其五)》(《近代文学作品选》中将其选排为“其一”)中皆有“落花”这一意象。前者写于道光七年(1827)春末,诗人参加第五次会考又落第了,时年三十有六,仍一事无成,失望痛苦可以想见。他和好友一起去城郊赏落花,吟成此诗,虽诗中流露出苦闷情绪,但整体格调是高扬而激情澎湃的。后者写于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厌倦了仕途生涯的诗人辞官归乡,在浩荡无边的离愁之中,诗人以此诗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像落花润物一般,即使离去,也不忘为国效力。在此,我试比较一下二者落花意象之异。

一 “如夏花灿烂”与“如秋叶静美”

《西郊落花歌》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描写“落花”的诗句:“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峨眉。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穷难期。”这八句堪称奇喻,气势磅礴,热闹纷繁。海棠花落,一如夜色中钱塘潮的澎湃,晨光里昆阳战的所向披靡,那壮观,恢宏,不可一世的气势,简直是震人心魄的。那盛景,是视觉的,惊涛拍岸,跃起千丈,万马奔腾,兵戎交接,是花海不是潮海,是花场不是秋场;那繁盛之景,甚至形成了通感,落花在簇拥,在涌动,在笑闹,在呼喊,如同海浪咆哮,震耳欲聋,战鼓齐鸣,响彻天地!“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一句最是妙绝,花究竟是阴性的,柔的,具有女性气质的,前句的海潮澎湃,兵戎交接,终究是气势胜过了姿容,还看不到美。这一句把海棠花落时的娇研绚烂,鲜艳秾丽,粉香扑鼻,流动湿润,展示得淋漓尽致。而后又以奇龙怪凤和琴高之鲤写落花之妖娆丰姿,以仙女降落凡尘摩落花之舒曼轻展,以自己坎坷平生况落花之陆离纷繁,整个场面充满了声、色、嗅三种感觉的沟通交融,以及诗人内心中深深的感动和震撼。花落绚丽若此,璀璨若此,张扬若此,自我实现若此,泰戈尔所说“生如夏花之灿烂”,在这里,该是“死如夏花之灿烂”了吧!

《己亥杂诗(其五)》中,并没有描摹落花形态的词句,惟有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种情况是此诗中的落红可能不是实写,而只是诗人单纯的自况之物,所以没有具体描摹理所当然;另一种情况是,落红是实写,诗人在辞官离都时的路上真正见到落花,从而借以抒情言志的。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情况,实写的落花既可以渲染离别时的伤感情绪,又可以上升为一种虚化的精神之物,或诗人自况之物,使得落花的意蕴更加层次丰富。在后一种情况中,之所以不描摹落花之形态,有两个原因:一则和诗歌体例有关。《西郊落花歌》是歌行体,语句多,句式灵活多变,是可以铺排,极尽落花之态的,而《己亥杂诗(其五)》是一首七言绝句,字句有限,且目的不在写物,因而省其笔墨。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由此诗中的落花意象的特质决定的。

此诗前两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一开始就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浩荡离愁”,“离”是事件,“愁”是情绪,“浩荡”是情绪的程度。白日西下,诗人挥鞭骑马,便要离开都城,走向天涯了。此时四月暮春时节,诗人如若看到了落花,那落花一定是婉转幽怨的,在离愁和夕阳的渲染下,它越发孤独,落寞,于无人关照之中,无声落下,就像王维笔下的芙蓉花,“纷纷开且落”,落花即花逝,这落花的逝去,是无声的,是“静”的。就像诗人自己,无声地来了,又将无声地离去。因了这种哀静,这落花便隐藏在离别的氛围里了,它们是一种心绪的感知,而不是视觉形态的招摇显现,仅仅“落”“红”二字跳脱出来,使人目诧,使人心惊,好像诗人沉浸在离愁之中,眼里还只是夕阳天涯旷远孤广的混沌场景,而落花带着红色的幽怨显现在离别眼前,该是何其落寞和隐隐无闻!然而诗人不限于伤感之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纷纷决不是无情飘洒,他的离去也不是自甘委落,为的是将自己化作春泥,去维护、培育百花的成长,为的是继续报效国家。落花在跌落之时,想的还是继续奉献自己,这样的落花是“美”的,一种具有高尚情怀的美。《己亥杂诗》中的落花,是“死如秋叶之静美”。

二、昂扬中的感伤与感伤中的昂扬

《西郊落花歌》起句就是“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古人总是伤春,龚自珍偏不伤春,西郊海棠花落是何其灿烂,何其绚丽,为什么不怀有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欣赏呢?“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不仅欣赏眼前的落花,还希望树上能无尽生花,无尽飘洒,让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是落花季节,此落花之情,是何其豁达,何其让人欢欣鼓舞,给人以昂扬向上之感。然而这种昂扬之中也是有感伤和愤懑不平的,如用自己忧患坎坷的生平来比喻落花的迷离恍惚,纷繁陆离,实则是诗人当时心中的失意苦闷的反映和对封建社会扼杀人才的不满。这是落花昂扬基调中的所渗透的伤感情绪。

《己亥杂诗》一诗是一开始就直接抒发“浩荡离愁”,因而基调感伤哀愁,“白日斜”、“天涯”都增添了辞官离去的感伤情绪,然而诗人对于落花,却赋予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意义,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使得离别的感伤和对自身遭际的自怜,渗入了积极昂扬的

情绪和崇高的意志,带给人启发和鼓舞。这是此诗落花意象感伤中的昂扬。

三、痴狂与执著

定庵写落花都是以花自况,花亦人,人亦花,这两首诗亦不例外。

《西郊落花歌》中,“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玩味此句,和黛玉《葬花词》中“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有相似意味。其中,又巧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以生命的体验,形象生动地烘托出暮春花落的季节氛围。在诗人眼中,一切客观景象都被主观虚化了,他把“春”看成了自己的好友、知己,所以才有“探春”、“送春”的行为活动。但是,这种超常的行为活动却被世人漠视、嗤笑,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不为世用、不为时重的失落悲哀与傲岸不羁。这种深层的失落悲哀与傲岸不羁正是诗人眼见“风飘万点”的熳丽而“失色”、“神痴”的感情因素所在。

海棠花落绚烂缤纷,招摇狂放,气势逼人,美到极致。那美丽的落花,就是诗人自己啊!即便诗人的才华没有被赏识,抱负还无处施展,可是他知道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就如同这绚烂的落花一样,是需要长久飘洒,需要人来欣赏的。此时此刻,他已经处在心醉神驰、半痴半狂的状态,发狂地希冀一年到头都有不尽之花降落人间,飘洒如雨。

而《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人要哀愁沉静得多,辞官归乡,是人事纷扰也好,厌倦官场也好,抑或是感情纠葛,都使诗人多了一份历尽沧桑的沉重,而离去,离开这个带给他希望和梦想的京城,又使得哀愁加重了一层。离去,意味着绝情么?意味着割断梦想或情感么?不,当然不是。花朵飘落,谁说它是要无情地离开母枝?它萎落了,化为泥土,也还是执著地记挂着花枝和待生的新蕾,它要作为养料,滋润着它们。诗人辞官了,离去了,成为庶民,成为天涯众生中寂寂无名的一员,可他并不是不作为了,他仍然记挂着国家和苍生,依然要为国为民效力的,这份执著和奉献让人感动。

龚自珍的落花,无论在他哪一首诗当中,都有着悠远深长的意蕴,值得细细咀嚼,品评,回味。

中国近代文学史期末作业

中文05 朱贝贝 学号:20052758

龚自珍《西郊落花歌》和《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落花”意象之异

龚自珍是爱花的。在近代,对落花这么痴迷,这么亲近,这么情有独钟的诗人,大概只有定庵一人吧! 他笔下的落花,不是“落花香露红”式的娇软香艳,不是“帘外拥红堆雪”式的清雅绝尘,亦不是“拂了一身还满”式的幽静哀愁,更不是“落花犹似坠楼人”那般触目惊心的哀艳和决绝,他的花,也是美的,也是柔的,也是感人的,但是柔而不弱,具有定庵所赋予的独到特质。

龚自珍的《西郊落花歌》和《己亥杂诗(其五)》(《近代文学作品选》中将其选排为“其一”)中皆有“落花”这一意象。前者写于道光七年(1827)春末,诗人参加第五次会考又落第了,时年三十有六,仍一事无成,失望痛苦可以想见。他和好友一起去城郊赏落花,吟成此诗,虽诗中流露出苦闷情绪,但整体格调是高扬而激情澎湃的。后者写于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厌倦了仕途生涯的诗人辞官归乡,在浩荡无边的离愁之中,诗人以此诗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像落花润物一般,即使离去,也不忘为国效力。在此,我试比较一下二者落花意象之异。

一 “如夏花灿烂”与“如秋叶静美”

《西郊落花歌》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描写“落花”的诗句:“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峨眉。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穷难期。”这八句堪称奇喻,气势磅礴,热闹纷繁。海棠花落,一如夜色中钱塘潮的澎湃,晨光里昆阳战的所向披靡,那壮观,恢宏,不可一世的气势,简直是震人心魄的。那盛景,是视觉的,惊涛拍岸,跃起千丈,万马奔腾,兵戎交接,是花海不是潮海,是花场不是秋场;那繁盛之景,甚至形成了通感,落花在簇拥,在涌动,在笑闹,在呼喊,如同海浪咆哮,震耳欲聋,战鼓齐鸣,响彻天地!“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一句最是妙绝,花究竟是阴性的,柔的,具有女性气质的,前句的海潮澎湃,兵戎交接,终究是气势胜过了姿容,还看不到美。这一句把海棠花落时的娇研绚烂,鲜艳秾丽,粉香扑鼻,流动湿润,展示得淋漓尽致。而后又以奇龙怪凤和琴高之鲤写落花之妖娆丰姿,以仙女降落凡尘摩落花之舒曼轻展,以自己坎坷平生况落花之陆离纷繁,整个场面充满了声、色、嗅三种感觉的沟通交融,以及诗人内心中深深的感动和震撼。花落绚丽若此,璀璨若此,张扬若此,自我实现若此,泰戈尔所说“生如夏花之灿烂”,在这里,该是“死如夏花之灿烂”了吧!

《己亥杂诗(其五)》中,并没有描摹落花形态的词句,惟有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种情况是此诗中的落红可能不是实写,而只是诗人单纯的自况之物,所以没有具体描摹理所当然;另一种情况是,落红是实写,诗人在辞官离都时的路上真正见到落花,从而借以抒情言志的。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情况,实写的落花既可以渲染离别时的伤感情绪,又可以上升为一种虚化的精神之物,或诗人自况之物,使得落花的意蕴更加层次丰富。在后一种情况中,之所以不描摹落花之形态,有两个原因:一则和诗歌体例有关。《西郊落花歌》是歌行体,语句多,句式灵活多变,是可以铺排,极尽落花之态的,而《己亥杂诗(其五)》是一首七言绝句,字句有限,且目的不在写物,因而省其笔墨。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由此诗中的落花意象的特质决定的。

此诗前两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一开始就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浩荡离愁”,“离”是事件,“愁”是情绪,“浩荡”是情绪的程度。白日西下,诗人挥鞭骑马,便要离开都城,走向天涯了。此时四月暮春时节,诗人如若看到了落花,那落花一定是婉转幽怨的,在离愁和夕阳的渲染下,它越发孤独,落寞,于无人关照之中,无声落下,就像王维笔下的芙蓉花,“纷纷开且落”,落花即花逝,这落花的逝去,是无声的,是“静”的。就像诗人自己,无声地来了,又将无声地离去。因了这种哀静,这落花便隐藏在离别的氛围里了,它们是一种心绪的感知,而不是视觉形态的招摇显现,仅仅“落”“红”二字跳脱出来,使人目诧,使人心惊,好像诗人沉浸在离愁之中,眼里还只是夕阳天涯旷远孤广的混沌场景,而落花带着红色的幽怨显现在离别眼前,该是何其落寞和隐隐无闻!然而诗人不限于伤感之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纷纷决不是无情飘洒,他的离去也不是自甘委落,为的是将自己化作春泥,去维护、培育百花的成长,为的是继续报效国家。落花在跌落之时,想的还是继续奉献自己,这样的落花是“美”的,一种具有高尚情怀的美。《己亥杂诗》中的落花,是“死如秋叶之静美”。

二、昂扬中的感伤与感伤中的昂扬

《西郊落花歌》起句就是“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古人总是伤春,龚自珍偏不伤春,西郊海棠花落是何其灿烂,何其绚丽,为什么不怀有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欣赏呢?“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不仅欣赏眼前的落花,还希望树上能无尽生花,无尽飘洒,让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是落花季节,此落花之情,是何其豁达,何其让人欢欣鼓舞,给人以昂扬向上之感。然而这种昂扬之中也是有感伤和愤懑不平的,如用自己忧患坎坷的生平来比喻落花的迷离恍惚,纷繁陆离,实则是诗人当时心中的失意苦闷的反映和对封建社会扼杀人才的不满。这是落花昂扬基调中的所渗透的伤感情绪。

《己亥杂诗》一诗是一开始就直接抒发“浩荡离愁”,因而基调感伤哀愁,“白日斜”、“天涯”都增添了辞官离去的感伤情绪,然而诗人对于落花,却赋予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意义,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使得离别的感伤和对自身遭际的自怜,渗入了积极昂扬的

情绪和崇高的意志,带给人启发和鼓舞。这是此诗落花意象感伤中的昂扬。

三、痴狂与执著

定庵写落花都是以花自况,花亦人,人亦花,这两首诗亦不例外。

《西郊落花歌》中,“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玩味此句,和黛玉《葬花词》中“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有相似意味。其中,又巧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以生命的体验,形象生动地烘托出暮春花落的季节氛围。在诗人眼中,一切客观景象都被主观虚化了,他把“春”看成了自己的好友、知己,所以才有“探春”、“送春”的行为活动。但是,这种超常的行为活动却被世人漠视、嗤笑,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不为世用、不为时重的失落悲哀与傲岸不羁。这种深层的失落悲哀与傲岸不羁正是诗人眼见“风飘万点”的熳丽而“失色”、“神痴”的感情因素所在。

海棠花落绚烂缤纷,招摇狂放,气势逼人,美到极致。那美丽的落花,就是诗人自己啊!即便诗人的才华没有被赏识,抱负还无处施展,可是他知道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就如同这绚烂的落花一样,是需要长久飘洒,需要人来欣赏的。此时此刻,他已经处在心醉神驰、半痴半狂的状态,发狂地希冀一年到头都有不尽之花降落人间,飘洒如雨。

而《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人要哀愁沉静得多,辞官归乡,是人事纷扰也好,厌倦官场也好,抑或是感情纠葛,都使诗人多了一份历尽沧桑的沉重,而离去,离开这个带给他希望和梦想的京城,又使得哀愁加重了一层。离去,意味着绝情么?意味着割断梦想或情感么?不,当然不是。花朵飘落,谁说它是要无情地离开母枝?它萎落了,化为泥土,也还是执著地记挂着花枝和待生的新蕾,它要作为养料,滋润着它们。诗人辞官了,离去了,成为庶民,成为天涯众生中寂寂无名的一员,可他并不是不作为了,他仍然记挂着国家和苍生,依然要为国为民效力的,这份执著和奉献让人感动。

龚自珍的落花,无论在他哪一首诗当中,都有着悠远深长的意蕴,值得细细咀嚼,品评,回味。


相关内容

  • 论龚自珍诗歌的兴象
  • 论龚自珍诗歌的兴象 徐文茂 龚自珍的诗歌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 ①的作品是与其兴象的营造密切相关的.流" 珠花.海潮星月.其中秋月灯玉分别出现了近百次,梦与花则分别高达百余次与300余次,而无上述兴象的作品仅占三分之一弱,即使在议论频起的<己亥杂诗>中也只近半.这些主体 ...

  • 已亥杂诗教学设计
  • 篇一:<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

  • 古诗词的鉴赏
  • 古诗词的鉴赏.txt不要放弃自己! -------(妈妈曾经这样对我说,转身出门的一刹那,我泪流满面,却不想让任何人看见!) 看到这一句 小编也心有感触,想起当初离家前往几千里外的地方的时候,妈妈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身为男儿,必须创出一片天,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同学们,今天我想在这堂课上和大 ...

  • 课外美文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落花枝头 谢大光 (1)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眠,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流流.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的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阔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 ...

  • 流水落花春去也
  • 流水落花春去也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落花意象 双河中学语文组 彭瀚 花是植物美丽的部分,但是,对于植物来说,开花并不是目的,花开花谢只是生存繁衍过程中的自然环节,花开并不意味着幸福,花落也不代表忧伤. 但是人说:世界因为人的存在而有意义.诗歌是人的思想与情感的浓缩.自然事物经由人的思考而成为诗歌意象 ...

  • 落花枝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 落花枝头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 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 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A)朦胧的墨绿中, 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 ...

  • 关于落花作文
  • 我,本来是开放在高高花枝上的一朵鲜花,红红的衣裳,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落落大方,高洁清雅.随着时间的推移,秋阿姨来了,树叶变黄了,我也慢慢褪去了昔日的光彩,变得暗淡无光,但我并不害怕这个,我担忧的是自己会从高高的花枝上重重地掉落在地上任人践踏,我忧心忡忡地祈祷这一天不要来到. 但现实是残酷的,这一天 ...

  • 关于落花的作文
  • 篇一:落花 望着窗外,漫天落花纷飞的景象,我写下了这个题目,笔尖停留在秋天里面,随着金色的落花时节,一点一点消逝-- 我欣赏落花时节的美丽,不,是迷恋于这种美丽. 许多人固执的认为,落花时节,是将所有乐观剥夺的季节,剩下的,只有孤零零的伤感. 可我却说,不,落花,是喜悦的象征.细细品味,难道不是吗? ...

  • 六年级上册古诗译文
  • 已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注释]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茫之意. 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吟鞭:即马鞭:作者在途中,一边策马行进,一边吟诗,故言. 东指:出城门向东: 天涯:原意是天边,此指遥远的地方. 落红:落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