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_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_马文甲

第37卷2016年第2期2月科研管理

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Vol.37,No.2February,2016

文章编号:1000-2995(2016)02-008-0047

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

12

马文甲,高良谋

(1.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5;

2.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要: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存在何种关系一直是创新管理领域探讨的热点问题,但是已有研究均忽略了实施开放式创新所需的动态能力的作用。文章探讨了动态能力作用下的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并以我国246家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开放广度与创新绩效正相关,而开放深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存在最佳开放点;动态能力对二者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开放对象重点发展相应的动态能力。关键词:开放度;动态能力;调节作用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均呈倒U型关系。国内学者陈钰芬和陈劲以

中国企业为样本,并将样本的行业属性划分为科技驱动型和经验驱动型,结果显示对于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开放度和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而对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开放度和创新绩效为正相关关系。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开放度并它与创新绩效是正向相关不存在最佳开放点,

[4]

关系。

无论是最佳开放点还是正相关的观点,他们均忽略了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动态能力的作用。动态能力是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整

[5]

合、构建或者重置以适应动态环境的能力。它强调开拓性和开放性,将焦点放在创新的开拓动

[6]

力上,与开放式创新之间具有发展适用性(Ev-olutionaryFitness),使企业更好地通过创造、拓展

[3]

“开放度”这一概念随开放式创新的兴起而

被广泛使用,表示企业在开放式创新中对外部开

[1]放的程度,开放度过低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外

无部资源;而开放度过高将导致企业注意力分散,

法更好地吸收外部知识,甚至对外部形成技术依

赖。因此,有学者认为企业开放度存在最佳开放点,即随着开放度的增加创新绩效也增加,但是当开放度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创新绩效反而降低。

[2]

如Laursen和Salter将开放度分为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并通过对英国2707家实施开放式创新

的制造企业的调查来研究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发现企业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与创新绩效

收稿日期:2014-06-11;修回日期:2015-09-07.

“开放式创新导向/能力、(项目编号:71172118;起止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动态能力与组织学习: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

“企业开放度、(项时间:2012-2015);东北财经大学青年科研人才培育项目多维邻近与创新绩效: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目编号:DUFE2015Q14;起止时间:2015-2016)。

作者简介:马文甲(1984-),男(汉),江苏徐州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

高良谋(1959-),男(汉),辽宁鞍山人,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和组织理论。

通讯作者:马文甲

·48·科研管理2016年

和更改它的资源库而生存,进而改善开放式创新绩效。因此,企业需要以知识为基础的动态能力来管理开放式创新过程

[7]

从而提高创新绩效。总之,不同的企业组织通过

开放式创新模式整合组织内外的资源,使技术创新面对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减小,提高开发速

[3]

度和成功率。

开放式创新在给企业带来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成本压力。首先,开放式创新需要搜寻成本。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企业在对外开放时必须不断进行尝试性搜寻,直到开放度与自身需求特性相符,以便获取对自身最有利的资源。这个尝试性的试错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成

[2]

本,往往是开放度越大其所需的成本越高。其

开放式创新需要协调成本。开放式创新是一次,

。可见,动态能力的强

弱直接影响到开放式创新的效果。但是,动态能

力如何影响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企业如何根据开放度发展动态能力?现有研究仍没有回答。

基于此,本文在检验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动态能力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并探讨企业如何根据开放度和动态能力的匹配以达到最佳的创新绩效,以使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适时调整动态能力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2

2.1

研究设计

研究假设

(1)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Chesbroug[8]认为开放式创新需要组织同时

以创新利益相关者为基准个包含诸多创新要素、

的多主体创新模式。各主体不仅有资源种类的差异,还有空间、文化和价值观的区别,为了减少或避免差异带来的冲突,企业需要在协调创新主体

[9]

便增加了协调成本。再次,间关系进行投入,

企业需要承担风险成本。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过程

他所强利用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创新。而且,调的这种创新不仅要集中在技术的研发和产品创

意的产生上,还要积极探索战略联盟、技术特许、风险投资等适合组织发展的商业模式,以使产品的创新快速转化为市场占有率。这要求组织突破原有的组织界限,不仅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的合作,还要与技术中介、咨询机构等服务组织合作,目的在于把更多有价值的创新元素引进组织之中。与此同时,组织可以使内部的闲置授权或者技术内包等方未利用创新以技术转移、

式流出组织。通过这样的流入和流出过程促进创新技术在组织与其它主体之间的流动,帮助组织进入或创新新市场,借以扩大市场范围。企业通过开放式创新模式引进、利用外部的创新要素,减少企业自身在研发活动中的时间投入,提高研发效率,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创新的速度。而且,企业获得外部互补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内部的资源结构、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提高创

企业在引进外部技术或者将新的成功率。另外,

内部技术传递给外部均实现了技术的交流,这能

对技术创新无形中形成推动力,增强创新的程度。此外,诸如出售专利等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方式能够使原来束之高阁的技术得到实现价值的机会,也能使企业从这些出售的技术资产中收获利益,

有泄露核心技术的风险,这将导致企业的收益中,

[10]

减少。Faems等(2010)基于305家比利时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外部创新主体的多

而另样性一方面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也会增加企业成本,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

消极作用,而且在短期内,消极作用会超过积极影响。

综上可知,开放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并非简单

[2,3]

。的正相关关系,而是呈倒U型关系

据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1(H1)。

H1: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H1a:开放广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H1b:开放深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2)动态能力对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

动态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它持续创造并维持这种优势的存在。动态能力利用包括特殊的技能、流程、程序、组织结构、决策规则和纪律

利用和重在内的微观基础促使企业的机会感知、构能力增强

[5]

。而且,动态能力强调的是整合和

重构企业内外部资源,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复杂外

部环境,这与开放式创新的理念相一致。由于其将创新视为开拓的驱动力,因此它推动企业保持较强的创新动力,并以开放的形式开展技术创新

第2期马文甲,高良谋: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

表1

Table1

企业统计变量

样本基本结构特征

·49·

活动。

此外,从动态能力的内容来看,它包括感知能力、关系能力、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其中,感知能力强调对环境变化的洞察,了解市场的需求,寻找市场的新机遇;关系能力主要协调与外部各合作主体之间的关系;企业通过吸收能力获取外部将所获资源转化为创新绩效;整合能力强调资源,

对内外部各类资源的重新组合,是企业资源结构、优化配置的基础。可见,动态能力能够使企业快速洞察环境变化并迅速地获取、内化所需资源,从具有而有效地整合内外部资源来开展创新活动,较强动态能力的企业通常会有较高的开放式创新绩效。Lichtenthaler

[11]

Basicstructureofthesamples统计变项5年以下

数量[***********]29

百分比(%)38.6237.4023.9837.4025.6119.5117.4847.5652.44

企业年龄5年-10年10年以上100人以下

员工人数

100人-500人500人-1000人1000人以上

所属行业

高新技术行业传统行业

通过对欧洲154个大中型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采用匿名的方式,对专业

术语通俗话解释,使调查对象如实填写企业的情况,以避免同源偏差的影响。为进一步检验是否存在同源偏差,我们采用Harman单因子测试的方法,即如果一个总因子的特征值在变量中占有绝大多

[12]

数协方差的比率,则表明存在显著的同源偏差。我们对测量变量的所有项目进行主因子分析,发现有各个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累计解释率为68.428%,其中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17.145%,不存在单一因子和协方差比率占绝大多所收集数据不存在同源偏差数的因子。因此,问题。2.3

变量测量

调查问卷涉及到动态能力、开放度、创新绩效、企业年龄、规模以及所属行业等变量,问卷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

(1)动态能力。

[14]

、罗珉和刘永俊的研究,我们

吸收能力、关系能力和将动态能力分为感知能力、

企业集团的问卷调查,将开放式创新的方法总结为依赖企业的动态能力,通过创新过程中的技术获取和技术开发实现主要的技术管理任务。Li-chtenthaler和Lichtenthaler[7]以知识为基础研究了二者的关系,他们认为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作为企业管理内外部知识的重要能力的一系列知识能力,实际上是一种二维的动态能力。

据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2(H2)。H2:动态能力对开放度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2.2

样本与数据

为检验上文提出的研究假设,我们利用大样EMBA本实证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MBA学习班以及电子邮件三种方式发放问卷,问卷调查的对象为企业的技术部门主管或者是高层管理者,来收集企业开放度、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等变量的数据。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回414份,回收率为82.8%。然后我们按照三个标例准来筛选问卷:一是答卷者没有认真填答问卷,如所有条目都选择同一分值;二是答卷者在答卷时选择分值有矛盾现象,如同一内容题项,前后选择分值相差太大;三是问卷中有缺漏项,影响影响数据分析的有效性。根据这三个标准筛选出有效问卷246份,有效问卷率59.4%。从样本的基本结构特征来看(如表1所示),在企业年龄、员工人数和所属行业方面分配合理,具有代表性,符合本研究的对象要求。

根据Teece

[13]

整合能力四个维度。其中,感知能力用识别市场机

会、引导内部创新、引导外部创新和引导相关技术发展等题项来测量;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采用Flatten等[15]开发的关于吸收消化以及整合能力的建立正式量表;关系能力维度包括构建合作关系、

契约、建立信任、明确产权归属和协调沟通。

(2)开放度。

开放度包括广度和深度,其中,广度是指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所有能够用于创新活动的外部资源种类的数量,深度指不同创新资源在企业

开放式创新活动中的重要程度。

[2][3]

开放广度的测量参考了Laursen和Salter及陈钰芬和陈劲的测量方法,将企业的外部创新要素分为用户、供应商、竞争者、科研机构和院校、技术中介组织、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咨询服务机构等八大类,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与上述组织如果有合作关系,记为1,无合作关系则记为0,然后加总得到开放广度。对于开放深度的测量,我们根据Laursen和

16]

Salte[3,以及陈钰芬和陈劲等学者的研究,用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与八类外部组织合作的重

1表要性来反映,采用李科特7级量表进行测量,7表示非常重要。示非常不重要,

(3)创新绩效。

创新绩效指的是由技术创新活动产生的企业价值的增加,通常表现为经济价值,其包括创新产新产品利生的直接经济价值(如新产品销售率、

润率等)以及间接经济价值产出(例如技术诀窍、专利等)在内的能被客观测度的成果绩效。本文对创新绩效的测量综合借鉴了Ritter和Gemünden[17]以及国内学者陈学光[18]对创新成功用四个指标来测度创新和创新绩效的测量量表,

绩效:研发成功率、研发速度、新产品数以及新产品的市场反应。

(4)控制变量。

企业的创新绩效除了受到其动态能力和开放度的影响之外,还可能会受到诸多组织特征的影如企业年龄、规模和所属行业。通常认为,创响,

建时间越长、规模越大、属于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的创新绩效越好,反之会较低。为减少以上因素对研究变量关系的影响,本文将其作为控制变量考察。我们用企业从成立年份到2013年的时间长度来测量企业年龄;对企业规模的测量则采用Kimberly[19]的方法,用企业员工数取自然对数所得结果来表示,即企业规模=ln(企业员工数量);

1表示高新技企业所属行业则用虚拟变量表示,0表示传统行业。术行业,

[2]

信效度分析。通过Cronbachα系数和总相关系数

(CITC)两个指标评价信度。分析发现,各变量的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7,各题项的CITC均大于0.5,说明具有较高的内部结构一致性。在KMO测度和Bartlett’s球体检验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变量的测量具有良好的效度。其各变量的信效度值见表2。

表2

Table2变量动态能力开放深度创新绩效

变量的信效度

ReliabilityandvalidityofvariablesCronbachα0.9670.9460.928

KMO0.9320.9390.823

累计方差贡献率

86.962%86.424%81.269%

3.2假设检验

为检验上文提出的假设,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4个模型:模型1是控制变量对创新绩效的回归模型;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添加了开放广度和开放深度;模型3在模型1的基础上添加了开放广度的平方项和开放深度的平方项。模型4是控制变量、开放度的平方项对创新绩效的主效应模型;模型5是加入交互效应后的全效应模型。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对交互项的自变量进行了中心化处理。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的模型1可以看出,企业年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β系数为0.370,且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样,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也有显著的正向影

P<0.01)。而企业所属行业对创新响(β=0.418,

P>0.1),绩效的影响却不显著(β=0.067,这或许

是由所选样本均是制造类企业所致,虽有高新技术行业与传统行业之分,但它们均把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缩小了创新绩效的差距。从模型2可以看出,开放广度和开放深度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系数分别为0.435、0.209,均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2

F统计量在而且模型拟合程度较好(R=0.695,

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增加了38.4%,由显

著情况可知,开放广度和开放深度均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开放度对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

3

3.1

实证研究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

模型3在加入开放广度和深度的平方项后比

2

P<模型2的解释力有所增加(R=0.699,0.01),结果显示开放广度的平方项对创新绩效

P<0.01),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68,结合模开放广度与创新绩效为正相关关系,不型2可知,

存在倒U型关系,即H1a不成立。这或许由数据分析样本企业的开放广度普遍较低所致。而开放

表3

Table3变量

企业年龄企业规模所属行业开放广度开放深度(开放广度)(开放深度)动态能力

(开放广度)2*动态能力(开放深度)2*动态能力R2

调整后R2F

0.5020.49467.815***

0.6950.68791.170***

22

深度的平方项与创新绩效呈负相关关系(β=

P<0.01),-0.206,说明开放深度与创新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即开放深度增加,创新绩效增加,

但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随着开放深度的增加创H1b成立。开放广度、开放深度与创新绩效下降,

新绩效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动态能力、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Regressionanalysisofdynamiccapabilities,opennessandinnovationperformance

创新绩效

模型10.370***0.418***0.067

模型20.211***0.145**0.0090.435***0.209***

0.468***-0.206***

0.360***-0.183**0.162**

0.204***-0.141*0.116*0.154**0.117*

0.6990.69192.809***

0.6820.67391.682***

0.7160.70493.142***

模型30.144*0.213***0.007

模型40.146*0.212***0.006

模型50.112*0.183**0.004

*

注:其中,表示P<0.1;**表示P<0.05;***表示P<0.01

图1

Figure1

开放广度、深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图

Therelationshipbetweenopeningbreadth,openingdepthandinnovationperformance

模型4显示自变量开放度的平方项和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主效应,其中动态能力对创新绩P<0.05)。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62,

2

模型5加入交互项后解释力有了提高(R=P<0.01),0.716,且交互项的系数为正(β=

0.154,P<0.05;β=0.117,P<0.1),说明动态能力正向调节开放度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2得到验证。为进一步探索动态能力、开放度和创新绩效的关系,我们利用交互图形来做分析

降低迅速;而在高动态能力下,倒U型变得平缓,表明动态能力能够降低开放深度对创新绩效的消

极作用

图3Figure3

动态能力对开放深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Moderatingeffectofdynamiccapabilitiesonthere-

lationshipbetweenopeningdepthandinnovationperformance

为探讨企业动态能力各维度与外部开放对象

我们对企业八类开放对象进行探索匹配的情况,

图2Figure2ance

动态能力对开放广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Moderatingeffectofdynamiccapabilitiesonthere-

性因子分析得出三大类,分别命名为“研究组

”、“服务组织”。进而采用聚类织和“市场组织”分析法,以上述三大类开放对象的重要性作为聚类依据,对样本企业分成了对应的三类。这三类企业对应的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均值见表4。

lationshipbetweenopeningbreadthandinnovationperform-

图2显示了动态能力对开放广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开放广度与创新绩效成正相关关系,而且,虚线(代表高动态能力)斜率大于实线(代表低动态能力)斜率,这说明,动态能力越强,开放广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越明显。

图3显示了动态能力对开放深度与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高动态能力(虚线表示)还是低动态能力(实线表示)下,开放深度与创新绩效均呈倒U型关系。但是,低动态能力下,倒U的下降部分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较大,说明创新绩效受开放深度负面作用大导致其

第一类企业主要对科研机构和院校等研究组织开放,它们的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较强,均值分别为4.616和4.442,表明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

Table4

表4

三类企业对应的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

Thedynamiccapabilitiesandinnovationperformance

correspondingtothreetypesofenterprises类别类别一类别二类别三

感知能力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关系能力创新绩效3.8524.4274.566

4.6163.8644.133

4.4424.2324.022

3.7685.1633.668

5.4085.0624.884

和研究型组织合作尤其需要这两种能力以获取较

高的创新绩效。第二类企业主要对技术中介、政府部门、金融和咨询机构等服务组织开放,关系能力的均值为5.163,相对于动态能力的其他维度供应商和竞争者较高。第三类企业主要对客户、等市场组织开放,他们的感知能力较高,均值为4.566。这表明,对服务组织和市场组织开放分别需要关系能力和感知能力。

象的企业,需要从顾客、竞争者等组织那里感知环

境和顾客的需要变化,从中识别威胁和机会,以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因而应重视感知能力的作用。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本文有三个创新点:首先,明晰了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其次,厘清了动态能力作用下的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再次,解释了企业开放度与动态能力的匹配关系,从而得到较为系统的创新绩效影响模型。但是,本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开放度的大小属于企业层面的战略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本文未能将其纳入考察范围;动态能力和开放度均会随企业的发展而动态演化,从动态视角分析二者的演化过程亦是本文没有涉及的。这些内容将是我们以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4主要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文针对动态能力对开放度和创新绩效关系

通过选择246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所的影响,

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得出如下结论:

(1)开放式创新能够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但对其也存在负面影响。在我国,企业开放的广

仍没有达到最佳开放点;而开放深度度普遍较低,

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存在最佳开放点,进一步支持

[2][3]

陈钰芬和陈劲等学者的了Laursen和Salter、

观点。对我国企业来说,在开放广度方面仍需进

一步扩大,在深度上应适度把握,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最佳程度。

(2)动态能力能够降低开放式创新的负面影响,而且在不同的动态能力下,开放度对创新绩效

[11]

的影响是不同的。虽然Lichtenthaler等学者强调了动态能力在开放式创新中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关系路径,而本文展现了更为详尽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正向的结果:动态能力越强,作用越显著,而且开放深度过大的负面效应越能够得以降低。因此,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动态能力的效力,进而更有效地提升创新绩效。

(3)就具体的开放对象而言,企业主要的开放对象不同,重点发展的动态能力也有所差异。以研究组织为主要开放对象的企业,能够获取领先的技术知识,此时企业应重点发展吸收能力和

将获取的知识内化并与内部知识整合整合能力,

以转化为创新。以服务组织为主要开放对象的企

业,面对复杂的合作关系,需要协调多主体的利益关系,使其在高度动态的市场中服务于企业的创新活动,维持开放式创新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因此应重点发展关系能力。以市场组织为主要开放对

参考文献:

[1]Knudsen,L.Determinantsof“openness”inR&Dcollabora-tion-Therolesofabsorptivecapacityandappropriability[A].Thedruid-dimeacademyphd-conferenceon“thee-volutionofcapabilitiesandindustrialdynamics”[C].Aal-borg,2006.[2]

Laursen,K.,Salter,A.Openforinnovation:TheroleofopennessinexplaininginnovationperformanceamongUKmanufacturingfirm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6,27(2):131-150.

[3]陈钰芬,陈劲.开放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

2008,26(2):419-426.学学研究,

ChenYufen,ChenJin.Theinfluenceofopennesstoinnova-tionperformance[J].StudiesinScienceofScience,2008,26(2):419-426.

[4]Keupp,M.,Gassmann,O.Determinantsandarchetypeus-ersofopeninnovation[J].R&DManagement,2009,39(4):331-341.[5]

Teece,D.,Pisano,G.,Shuen,A.Dynamiccapabilitiesandstrategicmanagement[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7,18(7):509-533.

[6]黄江圳,谭力文.从能力到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观的转变

[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22):13-17.

HuangJiangchuan,TanLiwen.Fromtheabilitytodynami-callyability:Changeofstrategicview[J].EconomicManage-mentJournal,2002(22):13-17.

[7]Lichtenthaler,U.,Lichtenthaler,E.Acapability-based

frameworkforopeninnovation:Complementingabsorptiveca-pacity[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2009,46(8):1315-1338.

·54·

[8]

科研管理2016年

LuoMin,LiuYongjun.Theoreticalframeworkandconstituentelementsofdynamiccapabilitiesofenterprise[J].ChinaIn-2009(1):75-86.dustrialEconomics,

Chesbrough,H.Openinnovation:Thenewimperativeforcreatingandprofitingfromtechnology[M].Boston:Harvard2003.BusinessSchoolPress,

[9]Bahemia,H.,Squire,B.Acontingentperspectiveofopen

innovationinnewproductdevelopmentprojects[A].Thesummerconference2010on“openingupinnovation:strate-gy,organizationandtechnology”[C].London,2010.

[10]Faems,D.,Visser,M.,Andries,P.,Looy,B.Technology

allianceportfoliosandfinancialperformance:Value-enhan-.cingandcost-increasingeffectsofopeninnovation[J]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2010,27(6):785-796.

[11]

Lichtenthaler,U.Relativecapacity:Retainingknowledgeoutsideafirm’sboundaries[J].JournalofEngineeringandTechnologyManagement,2008,25(3):200-212.

[12]Podsakoff,P.,Organ,D.Self-reportsinorganizationalre-search:Problemsandprospects[J].JournalofManagement,1986,12(4):531-544.

[13]Teece,D.Explicatingdynamiccapabilities:Thenatureand

microfoundationsof(sustainable)-1350.

[14]罗珉,刘永俊.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架构与柯成要素

[J].中国工业经济,2009(1):75-86.

enterpriseperformance

[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7,28(13):1319

[15]Flatten,T.,Greve,G.,Brettel,M.Absorptivecapacityand

firmperformanceinsmes:Themediatinginfluenceofstrategicalliances[J].EuropeanManagementReview,2011,8(3):137-152.

[16]陈钰芬.探求与企业特质相匹配的开放式创新模式[J].

2013,34(9):27-35.科研管理,

ChenYufen.Astudyonthemodesofopeninnovationmatchedwithfirms’characteristics[J].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2013,34(9):27-35.

[17]Ritter,T.,Gemünden,H.Networkcompetence:Itsimpact

oninnovationsuccessanditsantecedents[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3,56(9):745-755.

[18]陈学光.企业网络能力———网络能力、创新网络及创新绩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效关系研究[

snetworkcompetence:AresearchChenXueguang.Thefirm’

abouttherelationshipofnetworkcompetence,innovationnet-workandinnovationperformance[M].BeiJing:Economy&ManagementPress,2008.

[19]Kimberly,J.Organizationalsizeandthestructuralistperspec-tive:Areview,critique,andproposal[J].Administrative1976,21(4):571-597.ScienceQuarterly,

Aresearchontherelationshipbetweenopennessandinnovationperformance:

Themoderatingroleofdynamiccapabilities

MaWenjia1,GaoLiangmou2

(1.ResearchInstituteofEconomicsandSocialDevelopment,DongbeiUniversityof

FinanceandEconomics,Dalian116025,Liaoning,China;

2.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DongbeiUniversityofFinanceand

Economics,Dalian116025,Liaoning,China)

Abstract:Therelationshipbetweenopennessandinnovationperformancehasalwaysbeenahottopicinthefieldofinnovationmanagement.However,thestudieshaveignoredtheroleofdynamiccapabilitiesneededforopeninnovation.Thepaperdiscus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opennessandinnovationperformancewithintheroleofdynamiccapabilities.Anempiricalresearchisconductedwitheffectivedatafrom246companiesinChina,andtheresultsshowthatthebreadthofopeninghasadistinctposi-tiveimpactoninnovationperformance;However,thedepthofopeningtakesaninvertedUshapewithinnovativeperformance;anddynamiccapabilitiespositivelyaffecttherelationshipbetweenopennessandinnovationperformance,socompaniesshouldde-velopdynamiccapabilitiesappropriatelydependingonopenness.Keywords:openness;dynamiccapabilities;moderatingeffect

第37卷2016年第2期2月科研管理

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Vol.37,No.2February,2016

文章编号:1000-2995(2016)02-008-0047

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

12

马文甲,高良谋

(1.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5;

2.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要: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存在何种关系一直是创新管理领域探讨的热点问题,但是已有研究均忽略了实施开放式创新所需的动态能力的作用。文章探讨了动态能力作用下的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并以我国246家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开放广度与创新绩效正相关,而开放深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存在最佳开放点;动态能力对二者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开放对象重点发展相应的动态能力。关键词:开放度;动态能力;调节作用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均呈倒U型关系。国内学者陈钰芬和陈劲以

中国企业为样本,并将样本的行业属性划分为科技驱动型和经验驱动型,结果显示对于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开放度和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而对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开放度和创新绩效为正相关关系。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开放度并它与创新绩效是正向相关不存在最佳开放点,

[4]

关系。

无论是最佳开放点还是正相关的观点,他们均忽略了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动态能力的作用。动态能力是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整

[5]

合、构建或者重置以适应动态环境的能力。它强调开拓性和开放性,将焦点放在创新的开拓动

[6]

力上,与开放式创新之间具有发展适用性(Ev-olutionaryFitness),使企业更好地通过创造、拓展

[3]

“开放度”这一概念随开放式创新的兴起而

被广泛使用,表示企业在开放式创新中对外部开

[1]放的程度,开放度过低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外

无部资源;而开放度过高将导致企业注意力分散,

法更好地吸收外部知识,甚至对外部形成技术依

赖。因此,有学者认为企业开放度存在最佳开放点,即随着开放度的增加创新绩效也增加,但是当开放度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创新绩效反而降低。

[2]

如Laursen和Salter将开放度分为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并通过对英国2707家实施开放式创新

的制造企业的调查来研究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发现企业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与创新绩效

收稿日期:2014-06-11;修回日期:2015-09-07.

“开放式创新导向/能力、(项目编号:71172118;起止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动态能力与组织学习: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

“企业开放度、(项时间:2012-2015);东北财经大学青年科研人才培育项目多维邻近与创新绩效: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目编号:DUFE2015Q14;起止时间:2015-2016)。

作者简介:马文甲(1984-),男(汉),江苏徐州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

高良谋(1959-),男(汉),辽宁鞍山人,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和组织理论。

通讯作者:马文甲

·48·科研管理2016年

和更改它的资源库而生存,进而改善开放式创新绩效。因此,企业需要以知识为基础的动态能力来管理开放式创新过程

[7]

从而提高创新绩效。总之,不同的企业组织通过

开放式创新模式整合组织内外的资源,使技术创新面对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减小,提高开发速

[3]

度和成功率。

开放式创新在给企业带来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成本压力。首先,开放式创新需要搜寻成本。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企业在对外开放时必须不断进行尝试性搜寻,直到开放度与自身需求特性相符,以便获取对自身最有利的资源。这个尝试性的试错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成

[2]

本,往往是开放度越大其所需的成本越高。其

开放式创新需要协调成本。开放式创新是一次,

。可见,动态能力的强

弱直接影响到开放式创新的效果。但是,动态能

力如何影响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企业如何根据开放度发展动态能力?现有研究仍没有回答。

基于此,本文在检验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动态能力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并探讨企业如何根据开放度和动态能力的匹配以达到最佳的创新绩效,以使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适时调整动态能力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2

2.1

研究设计

研究假设

(1)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Chesbroug[8]认为开放式创新需要组织同时

以创新利益相关者为基准个包含诸多创新要素、

的多主体创新模式。各主体不仅有资源种类的差异,还有空间、文化和价值观的区别,为了减少或避免差异带来的冲突,企业需要在协调创新主体

[9]

便增加了协调成本。再次,间关系进行投入,

企业需要承担风险成本。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过程

他所强利用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创新。而且,调的这种创新不仅要集中在技术的研发和产品创

意的产生上,还要积极探索战略联盟、技术特许、风险投资等适合组织发展的商业模式,以使产品的创新快速转化为市场占有率。这要求组织突破原有的组织界限,不仅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的合作,还要与技术中介、咨询机构等服务组织合作,目的在于把更多有价值的创新元素引进组织之中。与此同时,组织可以使内部的闲置授权或者技术内包等方未利用创新以技术转移、

式流出组织。通过这样的流入和流出过程促进创新技术在组织与其它主体之间的流动,帮助组织进入或创新新市场,借以扩大市场范围。企业通过开放式创新模式引进、利用外部的创新要素,减少企业自身在研发活动中的时间投入,提高研发效率,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创新的速度。而且,企业获得外部互补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内部的资源结构、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提高创

企业在引进外部技术或者将新的成功率。另外,

内部技术传递给外部均实现了技术的交流,这能

对技术创新无形中形成推动力,增强创新的程度。此外,诸如出售专利等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方式能够使原来束之高阁的技术得到实现价值的机会,也能使企业从这些出售的技术资产中收获利益,

有泄露核心技术的风险,这将导致企业的收益中,

[10]

减少。Faems等(2010)基于305家比利时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外部创新主体的多

而另样性一方面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也会增加企业成本,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

消极作用,而且在短期内,消极作用会超过积极影响。

综上可知,开放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并非简单

[2,3]

。的正相关关系,而是呈倒U型关系

据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1(H1)。

H1: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H1a:开放广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H1b:开放深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2)动态能力对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

动态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它持续创造并维持这种优势的存在。动态能力利用包括特殊的技能、流程、程序、组织结构、决策规则和纪律

利用和重在内的微观基础促使企业的机会感知、构能力增强

[5]

。而且,动态能力强调的是整合和

重构企业内外部资源,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复杂外

部环境,这与开放式创新的理念相一致。由于其将创新视为开拓的驱动力,因此它推动企业保持较强的创新动力,并以开放的形式开展技术创新

第2期马文甲,高良谋: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

表1

Table1

企业统计变量

样本基本结构特征

·49·

活动。

此外,从动态能力的内容来看,它包括感知能力、关系能力、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其中,感知能力强调对环境变化的洞察,了解市场的需求,寻找市场的新机遇;关系能力主要协调与外部各合作主体之间的关系;企业通过吸收能力获取外部将所获资源转化为创新绩效;整合能力强调资源,

对内外部各类资源的重新组合,是企业资源结构、优化配置的基础。可见,动态能力能够使企业快速洞察环境变化并迅速地获取、内化所需资源,从具有而有效地整合内外部资源来开展创新活动,较强动态能力的企业通常会有较高的开放式创新绩效。Lichtenthaler

[11]

Basicstructureofthesamples统计变项5年以下

数量[***********]29

百分比(%)38.6237.4023.9837.4025.6119.5117.4847.5652.44

企业年龄5年-10年10年以上100人以下

员工人数

100人-500人500人-1000人1000人以上

所属行业

高新技术行业传统行业

通过对欧洲154个大中型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采用匿名的方式,对专业

术语通俗话解释,使调查对象如实填写企业的情况,以避免同源偏差的影响。为进一步检验是否存在同源偏差,我们采用Harman单因子测试的方法,即如果一个总因子的特征值在变量中占有绝大多

[12]

数协方差的比率,则表明存在显著的同源偏差。我们对测量变量的所有项目进行主因子分析,发现有各个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累计解释率为68.428%,其中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17.145%,不存在单一因子和协方差比率占绝大多所收集数据不存在同源偏差数的因子。因此,问题。2.3

变量测量

调查问卷涉及到动态能力、开放度、创新绩效、企业年龄、规模以及所属行业等变量,问卷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

(1)动态能力。

[14]

、罗珉和刘永俊的研究,我们

吸收能力、关系能力和将动态能力分为感知能力、

企业集团的问卷调查,将开放式创新的方法总结为依赖企业的动态能力,通过创新过程中的技术获取和技术开发实现主要的技术管理任务。Li-chtenthaler和Lichtenthaler[7]以知识为基础研究了二者的关系,他们认为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作为企业管理内外部知识的重要能力的一系列知识能力,实际上是一种二维的动态能力。

据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2(H2)。H2:动态能力对开放度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2.2

样本与数据

为检验上文提出的研究假设,我们利用大样EMBA本实证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MBA学习班以及电子邮件三种方式发放问卷,问卷调查的对象为企业的技术部门主管或者是高层管理者,来收集企业开放度、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等变量的数据。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回414份,回收率为82.8%。然后我们按照三个标例准来筛选问卷:一是答卷者没有认真填答问卷,如所有条目都选择同一分值;二是答卷者在答卷时选择分值有矛盾现象,如同一内容题项,前后选择分值相差太大;三是问卷中有缺漏项,影响影响数据分析的有效性。根据这三个标准筛选出有效问卷246份,有效问卷率59.4%。从样本的基本结构特征来看(如表1所示),在企业年龄、员工人数和所属行业方面分配合理,具有代表性,符合本研究的对象要求。

根据Teece

[13]

整合能力四个维度。其中,感知能力用识别市场机

会、引导内部创新、引导外部创新和引导相关技术发展等题项来测量;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采用Flatten等[15]开发的关于吸收消化以及整合能力的建立正式量表;关系能力维度包括构建合作关系、

契约、建立信任、明确产权归属和协调沟通。

(2)开放度。

开放度包括广度和深度,其中,广度是指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所有能够用于创新活动的外部资源种类的数量,深度指不同创新资源在企业

开放式创新活动中的重要程度。

[2][3]

开放广度的测量参考了Laursen和Salter及陈钰芬和陈劲的测量方法,将企业的外部创新要素分为用户、供应商、竞争者、科研机构和院校、技术中介组织、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咨询服务机构等八大类,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与上述组织如果有合作关系,记为1,无合作关系则记为0,然后加总得到开放广度。对于开放深度的测量,我们根据Laursen和

16]

Salte[3,以及陈钰芬和陈劲等学者的研究,用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与八类外部组织合作的重

1表要性来反映,采用李科特7级量表进行测量,7表示非常重要。示非常不重要,

(3)创新绩效。

创新绩效指的是由技术创新活动产生的企业价值的增加,通常表现为经济价值,其包括创新产新产品利生的直接经济价值(如新产品销售率、

润率等)以及间接经济价值产出(例如技术诀窍、专利等)在内的能被客观测度的成果绩效。本文对创新绩效的测量综合借鉴了Ritter和Gemünden[17]以及国内学者陈学光[18]对创新成功用四个指标来测度创新和创新绩效的测量量表,

绩效:研发成功率、研发速度、新产品数以及新产品的市场反应。

(4)控制变量。

企业的创新绩效除了受到其动态能力和开放度的影响之外,还可能会受到诸多组织特征的影如企业年龄、规模和所属行业。通常认为,创响,

建时间越长、规模越大、属于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的创新绩效越好,反之会较低。为减少以上因素对研究变量关系的影响,本文将其作为控制变量考察。我们用企业从成立年份到2013年的时间长度来测量企业年龄;对企业规模的测量则采用Kimberly[19]的方法,用企业员工数取自然对数所得结果来表示,即企业规模=ln(企业员工数量);

1表示高新技企业所属行业则用虚拟变量表示,0表示传统行业。术行业,

[2]

信效度分析。通过Cronbachα系数和总相关系数

(CITC)两个指标评价信度。分析发现,各变量的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7,各题项的CITC均大于0.5,说明具有较高的内部结构一致性。在KMO测度和Bartlett’s球体检验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变量的测量具有良好的效度。其各变量的信效度值见表2。

表2

Table2变量动态能力开放深度创新绩效

变量的信效度

ReliabilityandvalidityofvariablesCronbachα0.9670.9460.928

KMO0.9320.9390.823

累计方差贡献率

86.962%86.424%81.269%

3.2假设检验

为检验上文提出的假设,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4个模型:模型1是控制变量对创新绩效的回归模型;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添加了开放广度和开放深度;模型3在模型1的基础上添加了开放广度的平方项和开放深度的平方项。模型4是控制变量、开放度的平方项对创新绩效的主效应模型;模型5是加入交互效应后的全效应模型。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对交互项的自变量进行了中心化处理。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的模型1可以看出,企业年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β系数为0.370,且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样,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也有显著的正向影

P<0.01)。而企业所属行业对创新响(β=0.418,

P>0.1),绩效的影响却不显著(β=0.067,这或许

是由所选样本均是制造类企业所致,虽有高新技术行业与传统行业之分,但它们均把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缩小了创新绩效的差距。从模型2可以看出,开放广度和开放深度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系数分别为0.435、0.209,均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2

F统计量在而且模型拟合程度较好(R=0.695,

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增加了38.4%,由显

著情况可知,开放广度和开放深度均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开放度对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

3

3.1

实证研究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

模型3在加入开放广度和深度的平方项后比

2

P<模型2的解释力有所增加(R=0.699,0.01),结果显示开放广度的平方项对创新绩效

P<0.01),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68,结合模开放广度与创新绩效为正相关关系,不型2可知,

存在倒U型关系,即H1a不成立。这或许由数据分析样本企业的开放广度普遍较低所致。而开放

表3

Table3变量

企业年龄企业规模所属行业开放广度开放深度(开放广度)(开放深度)动态能力

(开放广度)2*动态能力(开放深度)2*动态能力R2

调整后R2F

0.5020.49467.815***

0.6950.68791.170***

22

深度的平方项与创新绩效呈负相关关系(β=

P<0.01),-0.206,说明开放深度与创新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即开放深度增加,创新绩效增加,

但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随着开放深度的增加创H1b成立。开放广度、开放深度与创新绩效下降,

新绩效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动态能力、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Regressionanalysisofdynamiccapabilities,opennessandinnovationperformance

创新绩效

模型10.370***0.418***0.067

模型20.211***0.145**0.0090.435***0.209***

0.468***-0.206***

0.360***-0.183**0.162**

0.204***-0.141*0.116*0.154**0.117*

0.6990.69192.809***

0.6820.67391.682***

0.7160.70493.142***

模型30.144*0.213***0.007

模型40.146*0.212***0.006

模型50.112*0.183**0.004

*

注:其中,表示P<0.1;**表示P<0.05;***表示P<0.01

图1

Figure1

开放广度、深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图

Therelationshipbetweenopeningbreadth,openingdepthandinnovationperformance

模型4显示自变量开放度的平方项和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主效应,其中动态能力对创新绩P<0.05)。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62,

2

模型5加入交互项后解释力有了提高(R=P<0.01),0.716,且交互项的系数为正(β=

0.154,P<0.05;β=0.117,P<0.1),说明动态能力正向调节开放度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2得到验证。为进一步探索动态能力、开放度和创新绩效的关系,我们利用交互图形来做分析

降低迅速;而在高动态能力下,倒U型变得平缓,表明动态能力能够降低开放深度对创新绩效的消

极作用

图3Figure3

动态能力对开放深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Moderatingeffectofdynamiccapabilitiesonthere-

lationshipbetweenopeningdepthandinnovationperformance

为探讨企业动态能力各维度与外部开放对象

我们对企业八类开放对象进行探索匹配的情况,

图2Figure2ance

动态能力对开放广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Moderatingeffectofdynamiccapabilitiesonthere-

性因子分析得出三大类,分别命名为“研究组

”、“服务组织”。进而采用聚类织和“市场组织”分析法,以上述三大类开放对象的重要性作为聚类依据,对样本企业分成了对应的三类。这三类企业对应的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均值见表4。

lationshipbetweenopeningbreadthandinnovationperform-

图2显示了动态能力对开放广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开放广度与创新绩效成正相关关系,而且,虚线(代表高动态能力)斜率大于实线(代表低动态能力)斜率,这说明,动态能力越强,开放广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越明显。

图3显示了动态能力对开放深度与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高动态能力(虚线表示)还是低动态能力(实线表示)下,开放深度与创新绩效均呈倒U型关系。但是,低动态能力下,倒U的下降部分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较大,说明创新绩效受开放深度负面作用大导致其

第一类企业主要对科研机构和院校等研究组织开放,它们的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较强,均值分别为4.616和4.442,表明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

Table4

表4

三类企业对应的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

Thedynamiccapabilitiesandinnovationperformance

correspondingtothreetypesofenterprises类别类别一类别二类别三

感知能力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关系能力创新绩效3.8524.4274.566

4.6163.8644.133

4.4424.2324.022

3.7685.1633.668

5.4085.0624.884

和研究型组织合作尤其需要这两种能力以获取较

高的创新绩效。第二类企业主要对技术中介、政府部门、金融和咨询机构等服务组织开放,关系能力的均值为5.163,相对于动态能力的其他维度供应商和竞争者较高。第三类企业主要对客户、等市场组织开放,他们的感知能力较高,均值为4.566。这表明,对服务组织和市场组织开放分别需要关系能力和感知能力。

象的企业,需要从顾客、竞争者等组织那里感知环

境和顾客的需要变化,从中识别威胁和机会,以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因而应重视感知能力的作用。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本文有三个创新点:首先,明晰了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其次,厘清了动态能力作用下的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再次,解释了企业开放度与动态能力的匹配关系,从而得到较为系统的创新绩效影响模型。但是,本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开放度的大小属于企业层面的战略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本文未能将其纳入考察范围;动态能力和开放度均会随企业的发展而动态演化,从动态视角分析二者的演化过程亦是本文没有涉及的。这些内容将是我们以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4主要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文针对动态能力对开放度和创新绩效关系

通过选择246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所的影响,

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得出如下结论:

(1)开放式创新能够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但对其也存在负面影响。在我国,企业开放的广

仍没有达到最佳开放点;而开放深度度普遍较低,

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存在最佳开放点,进一步支持

[2][3]

陈钰芬和陈劲等学者的了Laursen和Salter、

观点。对我国企业来说,在开放广度方面仍需进

一步扩大,在深度上应适度把握,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最佳程度。

(2)动态能力能够降低开放式创新的负面影响,而且在不同的动态能力下,开放度对创新绩效

[11]

的影响是不同的。虽然Lichtenthaler等学者强调了动态能力在开放式创新中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关系路径,而本文展现了更为详尽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正向的结果:动态能力越强,作用越显著,而且开放深度过大的负面效应越能够得以降低。因此,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动态能力的效力,进而更有效地提升创新绩效。

(3)就具体的开放对象而言,企业主要的开放对象不同,重点发展的动态能力也有所差异。以研究组织为主要开放对象的企业,能够获取领先的技术知识,此时企业应重点发展吸收能力和

将获取的知识内化并与内部知识整合整合能力,

以转化为创新。以服务组织为主要开放对象的企

业,面对复杂的合作关系,需要协调多主体的利益关系,使其在高度动态的市场中服务于企业的创新活动,维持开放式创新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因此应重点发展关系能力。以市场组织为主要开放对

参考文献:

[1]Knudsen,L.Determinantsof“openness”inR&Dcollabora-tion-Therolesofabsorptivecapacityandappropriability[A].Thedruid-dimeacademyphd-conferenceon“thee-volutionofcapabilitiesandindustrialdynamics”[C].Aal-borg,2006.[2]

Laursen,K.,Salter,A.Openforinnovation:TheroleofopennessinexplaininginnovationperformanceamongUKmanufacturingfirm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6,27(2):131-150.

[3]陈钰芬,陈劲.开放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

2008,26(2):419-426.学学研究,

ChenYufen,ChenJin.Theinfluenceofopennesstoinnova-tionperformance[J].StudiesinScienceofScience,2008,26(2):419-426.

[4]Keupp,M.,Gassmann,O.Determinantsandarchetypeus-ersofopeninnovation[J].R&DManagement,2009,39(4):331-341.[5]

Teece,D.,Pisano,G.,Shuen,A.Dynamiccapabilitiesandstrategicmanagement[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7,18(7):509-533.

[6]黄江圳,谭力文.从能力到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观的转变

[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22):13-17.

HuangJiangchuan,TanLiwen.Fromtheabilitytodynami-callyability:Changeofstrategicview[J].EconomicManage-mentJournal,2002(22):13-17.

[7]Lichtenthaler,U.,Lichtenthaler,E.Acapability-based

frameworkforopeninnovation:Complementingabsorptiveca-pacity[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2009,46(8):1315-1338.

·54·

[8]

科研管理2016年

LuoMin,LiuYongjun.Theoreticalframeworkandconstituentelementsofdynamiccapabilitiesofenterprise[J].ChinaIn-2009(1):75-86.dustrialEconomics,

Chesbrough,H.Openinnovation:Thenewimperativeforcreatingandprofitingfromtechnology[M].Boston:Harvard2003.BusinessSchoolPress,

[9]Bahemia,H.,Squire,B.Acontingentperspectiveofopen

innovationinnewproductdevelopmentprojects[A].Thesummerconference2010on“openingupinnovation:strate-gy,organizationandtechnology”[C].London,2010.

[10]Faems,D.,Visser,M.,Andries,P.,Looy,B.Technology

allianceportfoliosandfinancialperformance:Value-enhan-.cingandcost-increasingeffectsofopeninnovation[J]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2010,27(6):785-796.

[11]

Lichtenthaler,U.Relativecapacity:Retainingknowledgeoutsideafirm’sboundaries[J].JournalofEngineeringandTechnologyManagement,2008,25(3):200-212.

[12]Podsakoff,P.,Organ,D.Self-reportsinorganizationalre-search:Problemsandprospects[J].JournalofManagement,1986,12(4):531-544.

[13]Teece,D.Explicatingdynamiccapabilities:Thenatureand

microfoundationsof(sustainable)-1350.

[14]罗珉,刘永俊.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架构与柯成要素

[J].中国工业经济,2009(1):75-86.

enterpriseperformance

[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7,28(13):1319

[15]Flatten,T.,Greve,G.,Brettel,M.Absorptivecapacityand

firmperformanceinsmes:Themediatinginfluenceofstrategicalliances[J].EuropeanManagementReview,2011,8(3):137-152.

[16]陈钰芬.探求与企业特质相匹配的开放式创新模式[J].

2013,34(9):27-35.科研管理,

ChenYufen.Astudyonthemodesofopeninnovationmatchedwithfirms’characteristics[J].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2013,34(9):27-35.

[17]Ritter,T.,Gemünden,H.Networkcompetence:Itsimpact

oninnovationsuccessanditsantecedents[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3,56(9):745-755.

[18]陈学光.企业网络能力———网络能力、创新网络及创新绩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效关系研究[

snetworkcompetence:AresearchChenXueguang.Thefirm’

abouttherelationshipofnetworkcompetence,innovationnet-workandinnovationperformance[M].BeiJing:Economy&ManagementPress,2008.

[19]Kimberly,J.Organizationalsizeandthestructuralistperspec-tive:Areview,critique,andproposal[J].Administrative1976,21(4):571-597.ScienceQuarterly,

Aresearchontherelationshipbetweenopennessandinnovationperformance:

Themoderatingroleofdynamiccapabilities

MaWenjia1,GaoLiangmou2

(1.ResearchInstituteofEconomicsandSocialDevelopment,DongbeiUniversityof

FinanceandEconomics,Dalian116025,Liaoning,China;

2.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DongbeiUniversityofFinanceand

Economics,Dalian116025,Liaoning,China)

Abstract:Therelationshipbetweenopennessandinnovationperformancehasalwaysbeenahottopicinthefieldofinnovationmanagement.However,thestudieshaveignoredtheroleofdynamiccapabilitiesneededforopeninnovation.Thepaperdiscus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opennessandinnovationperformancewithintheroleofdynamiccapabilities.Anempiricalresearchisconductedwitheffectivedatafrom246companiesinChina,andtheresultsshowthatthebreadthofopeninghasadistinctposi-tiveimpactoninnovationperformance;However,thedepthofopeningtakesaninvertedUshapewithinnovativeperformance;anddynamiccapabilitiespositivelyaffecttherelationshipbetweenopennessandinnovationperformance,socompaniesshouldde-velopdynamiccapabilitiesappropriatelydependingonopenness.Keywords:openness;dynamiccapabilities;moderatingeffect


相关内容

  • 华中.华南.华北地区210个企业的实证
  • 企业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创业导向.组织学习对核心能力及 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自华中.华南.华北地区210个企业的实证 刘亚军L2,和金生2 (1.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2.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越来越多地采取创业导向的战略模式 ...

  • 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演变模型研究
  • 第32卷第2期 2011年2月25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Journalof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 V01.32№.2 Feb.201l doi:10.3969/j.issn.1006-7043.2011.02.016 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演变模型研究 马春野,田也壮,裴 ...

  • 引入动态环境的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关系研究
  • 摘要:以2007-2011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添加交互项和选取不同的时间窗口的方法,研究了环境动态性.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GDP对税收收入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外部环境对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在动态性较弱的环境中,GDP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

  • 南昌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 南昌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江西省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根据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为推动江西 ...

  • 团队沟通有效性和绩效的关系.doc
  • "团队沟通有效性和绩效的关系"论文综述 [摘要]:本文从团队沟通的发展史理清了团队沟通理论的生成,并且清楚地指出了团队沟通有效性的指标和影响因素.借鉴服装开发团队分析了团队沟通和绩效的关系. [关键词]:团队沟通 有效性 绩效 1:团队沟通的形成与演变 团队沟通是随着团队这一组织 ...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 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特性:(1)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愿望而言,是相对稀缺 性(2)具有绝对的属性(3)本质表现的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 效用最大化: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 ...

  • 效率与公平:现代行政的价值尺度
  • 作者:靳凤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12期 中图分类号:B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13)05-0001-08 如何从事实(行政水平)与价值(善恶是非)双重角度对现代公共行政作出客观评判?社会各界所遵循的具体标准和根本原则各不相同,有人将公共责 ...

  • 行政组织学论述题
  • 五.论述题 1:评析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组织理论.答:该学派以美国管理学者巴纳德为代表.他的<经理人员的职能>系统地提出了一套独特的组织观念.其主要思想如下:(1)组织本质论.他认为,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人以上有意识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系统.他将组织概念抽象化,把物质系统从组织概念中排斥出去,其次又 ...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烟草行业发展方式"论坛⑤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 国家烟草专卖局党校2008年春季学期进修A班课题组 日期:2009年01月01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内容提要 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