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集感

《读鲁迅小说集有感》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主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张子语录》 鲁迅一向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这时就其小说质量而言,实际上他一共只有三十来 个短篇,唯一的中篇《阿 Q 正传》也还是短篇连缀.他因小说而出名,但不到七年就兴味 索然,执意告别了亲手创制的这一新文学的经典形式,个中奥妙,至今犹令人悬想不已 鲁迅正是做白话小说是 1918 年,但 1912 年赴教育部任前所作文言短篇《怀旧》已非同反 响.全篇从村塾学童视觉展开,竭力模仿学童"余"的口吻,严格采取第一人称叙述,晚清 小说常见的枯燥扭捏的古文突兀的为高度主观性的现代讽刺小说所用. "文章"功夫和小说 技巧相结合,一直是鲁迅小说"有意味的形式" . 《怀旧》所述现象,皆作者辛亥年间所亲历, 假托童年记忆固是烟眼模糊之法, 但在乡民眼力革命就是谋反, 已足以讽刺辛亥革命的不彻 底.从主题和许多细节来看, 《怀旧》实乃《阿 Q 正传》的雏形. 若说《怀旧》是现代中国小说的先驱, 《狂人日记》则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成功的白话 小说,中国文学由此真正跨入现代. "日记"是传统文人擅长的体裁,鲁迅赋予它全新的意 义,全片"撮录"狂人十三段日记,实是精密安排的一部心理小说,机写狂人对周围世界的 警惕猜疑,同时借狂人之口抒发作者对中国历史的颠覆性揭露(小说中概括的表述为"吃 人".叙述者即狂人强调不仅时刻有被吃的危险,自己也在"吃人的人"之列,他只能向理 ) 想中的读者发出忏悔和劝诫,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全篇由一先导观念统 帅,不断暗示及象征诸法加强效果,并非写实小说.但它毕竟在观念上彻底倒转了一切传统 价值,无情揭露了其"仍在吃人"的现实,加以对"迫害狂"心里惟妙惟肖的模仿,震撼人 心之力,远超五四时期所有控诉"礼教吃人"的激言,也比八十多年前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同 名小说"忧愤深广" . 鲁迅以现实题材的小说全部收入 《呐喊》 , 《彷徨》 两本小说集, 这些小说依托的历史背景, 主要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各阶层生活状况,人物有农民,乡绅,农村游民,小知识分子 和下层官僚,大多数作品都将不同阶层包举在内,构成近现代之交中国社会的缩影.主体则 为农民和知识分子;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以巨大的悲悯与严正的态度描写农民和知识分子的 第一人,他创设了这两种崭新的小说题材模式. 但他恨少报道社会生活外在情状,总是直指个体内心,探寻灵魂世界的秘密,以实践早年 认为文学须是个体"心声" ,须能改变国民灵魂的主张.农民也好,知识分子也好,在鲁迅 小说中一律带有严重的灵魂病态,有的甚至根本无灵魂.作

《读鲁迅小说集有感》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主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张子语录》 鲁迅一向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这时就其小说质量而言,实际上他一共只有三十来 个短篇,唯一的中篇《阿 Q 正传》也还是短篇连缀.他因小说而出名,但不到七年就兴味 索然,执意告别了亲手创制的这一新文学的经典形式,个中奥妙,至今犹令人悬想不已 鲁迅正是做白话小说是 1918 年,但 1912 年赴教育部任前所作文言短篇《怀旧》已非同反 响.全篇从村塾学童视觉展开,竭力模仿学童"余"的口吻,严格采取第一人称叙述,晚清 小说常见的枯燥扭捏的古文突兀的为高度主观性的现代讽刺小说所用. "文章"功夫和小说 技巧相结合,一直是鲁迅小说"有意味的形式" . 《怀旧》所述现象,皆作者辛亥年间所亲历, 假托童年记忆固是烟眼模糊之法, 但在乡民眼力革命就是谋反, 已足以讽刺辛亥革命的不彻 底.从主题和许多细节来看, 《怀旧》实乃《阿 Q 正传》的雏形. 若说《怀旧》是现代中国小说的先驱, 《狂人日记》则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成功的白话 小说,中国文学由此真正跨入现代. "日记"是传统文人擅长的体裁,鲁迅赋予它全新的意 义,全片"撮录"狂人十三段日记,实是精密安排的一部心理小说,机写狂人对周围世界的 警惕猜疑,同时借狂人之口抒发作者对中国历史的颠覆性揭露(小说中概括的表述为"吃 人".叙述者即狂人强调不仅时刻有被吃的危险,自己也在"吃人的人"之列,他只能向理 ) 想中的读者发出忏悔和劝诫,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全篇由一先导观念统 帅,不断暗示及象征诸法加强效果,并非写实小说.但它毕竟在观念上彻底倒转了一切传统 价值,无情揭露了其"仍在吃人"的现实,加以对"迫害狂"心里惟妙惟肖的模仿,震撼人 心之力,远超五四时期所有控诉"礼教吃人"的激言,也比八十多年前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同 名小说"忧愤深广" . 鲁迅以现实题材的小说全部收入 《呐喊》 , 《彷徨》 两本小说集, 这些小说依托的历史背景, 主要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各阶层生活状况,人物有农民,乡绅,农村游民,小知识分子 和下层官僚,大多数作品都将不同阶层包举在内,构成近现代之交中国社会的缩影.主体则 为农民和知识分子;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以巨大的悲悯与严正的态度描写农民和知识分子的 第一人,他创设了这两种崭新的小说题材模式. 但他恨少报道社会生活外在情状,总是直指个体内心,探寻灵魂世界的秘密,以实践早年 认为文学须是个体"心声" ,须能改变国民灵魂的主张.农民也好,知识分子也好,在鲁迅 小说中一律带有严重的灵魂病态,有的甚至根本无灵魂.作


相关内容

  •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浅析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
  •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浅析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 周聪 报名号:276 [内容摘要]鲁迅作为一个对中国现代小说和现代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一直以来鲁迅都是现代中国最创 造性和独立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小说特点鲜明,能够很好的反映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情况.运用独特的艺术技巧来丰富小说, ...

  • 鲁迅的时空观与鲁迅的小说(修改稿)
  • 鲁迅的时空观与鲁迅的小说创作 [摘要]小说既是一种时间艺术,也是一种空间艺术,但我们往往在注意到这一方面时相对忽略了另一方面.鲁迅是一个空间主义者,他不太注重时间.变化,他关注的是指向"现在"的空间,这就是鲁迅的时空观.在这种时空观的指引下,以展现我们人类身上某些固有的或相对稳定 ...

  • 七绝·读:[鲁迅与郭沫若文斗]文章有感[散文欣赏]
  • 各有千秋各有长,难分伯仲赛时光. 堪怜争斗无人胜,唯有遗文万古芳. 附:[鲁迅与郭沫若文斗]文章 作者易道禅 鲁迅与郭沫若是文坛上的两个宿敌,一生不见面,还互相缠斗.我有这两位的全集,基本上认真看完过,我发现鲁迅郭沫若二人在文坛上的斗法真是有趣得很. 鲁迅在小说和散文方面的才华,郭沫若是没有办法相比 ...

  • 答辩doc
  •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中文转本一班的顾月,我的学号是1120110040.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浅谈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是薛蓓蓓.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有兴趣,而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鲁迅以"中国现代小说第一人"奠定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

  • [鲁迅小说教学策略的转变]结题报告
  • <鲁迅小说教学策略的转变>结题报告 慈溪中学 孙文辉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在消费主义文化甚嚣尘上.国民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有效地教授鲁迅小说,学生如何深入地学习鲁迅小说,已然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的教学命题.尤其是随着受教群体的不断更替和鲁迅小说赖以生长 ...

  • 近现代文学史题
  •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题库 许祖华 第一部分:题目 1. 请概述鲁迅思想的分期 2. "鲁迅的方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 你如何理解鲁迅的"孤独"? 4. 为什么说对"人"的关注是鲁迅思想的核心? 5. 如何理解鲁迅思想中庞杂 ...

  • 鲁迅小说杂文的创作特色
  • 论鲁迅小说杂文的创作特色 [摘要]: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 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 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 改变国民精 ...

  • 鲁迅文章为什么以"我"为叙述对象
  •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3级8班 王宏坤 鲁迅的文章为什么经常以"我"作为叙述者?比如<祝福>.<孔乙己>.<故乡> 探究分解 ①不以"我"为叙述者行不行 ②以"我"为叙述者的妙处 人的精神进行彻底的 ...

  • 鲁迅学术研究方法述评
  • 鲁迅学术研究方法述评 李 沛 (信阳师范学院 华锐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不但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文学创作者,而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研究者,其在不同的学术专著或单篇研究论文中,显示出独特的学术个性和研究品格,为后来不同时代的研究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也树立了一 ...

  • 鲁迅作品有哪些
  • 鲁迅的作品有哪些 鲁迅 - 鲁迅作品 鲁迅作品 短篇名章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 <呐喊>文集 <二心集>文选 <阿Q 正传> <白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