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洛霍夫与[静静的顿河]

肖洛霍夫与《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此书共分为四部,从1928年开始写作直至1940年结束,共用了12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肖洛霍夫这部处女作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被人称作“令人惊奇的佳作”,“苏联文学还没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说”。此书于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联作家。  肖洛霍夫(1905—1986)从小热爱读书,年轻时参加了革命,创作《静静的顿河》之时,他年仅23岁。如此年轻和并未受过良好教育的肖洛霍夫是否有能力写出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鸿篇巨著呢?这曾经引起许多人的质疑,并引发了一场文坛公案,有人指出肖洛霍夫纯属抄袭,并提及一位无名作家。面对这些责问,当时年仅20多岁的肖洛霍夫有口难辩,又不知什么原因竟拿不出手稿,最后还是斯大林亲自出面为其解围。1991年,肖洛霍夫20年代末写此书的两部手稿被发现,当局召集专家进行笔迹鉴定,确系出自肖洛霍夫的手笔,这段公案才终于了结。继《静静的顿河》之后,肖洛霍夫陆续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作品,确立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不朽地位。 

《静静的顿河》描绘了1912年至1922年间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活,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

这部小说场景宏伟,画面生动;气势雄浑的战争和革命场面与细腻的日常生活场面相互转换,风景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彼此衬托;众多人物及其命运在历史事件的错综复杂中得到了深刻表现。正如肖洛霍夫写给高尔基的信中所言,他在《静静的顿河》中所写的“都是严酷的真实”,这一点是其最大的成就之一。本书另一成就是塑造了葛利高里的复杂形象。小说整个复杂而曲折的故事以他生气勃勃的登场开始,以他的痛苦、孤寂的下场结束。小说全部重大而多方面的内容都是通过他坎坷、艰难和最后毁灭的一生经历而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他的形象得到小说里最多方面深入细致的描写,在他身上倾注着作者的全部思想和艺术激情。 小说的艺术成就也是很突出的。结构是庞大复杂的,但它大而严谨、杂而不乱。整部长篇小说共分四部八卷,由于作者的精心安排,情节的发展腾挪跌宕,故事演变曲折自然,头绪纷繁而线条分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小说时空转换阔大,具有一种特别豪迈的气魄。对于整个故事情节的描绘,最明显特点是真实事件与艺术虚构的结合。同时采用粗犷浓烈和深微细腻交替使用的手法,真实再现俄国历史大转变时期时代的脉搏。《静静的顿河》的故事叙述,引用了许多民歌民谣,以很大篇幅描绘不断变幻的自然风光,极具乡土风情,同时达到烘托人物的目的。语言清新明快,技巧多样,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 这部长篇小说从1928年发表以来,曾经得到斯大林的青睐,这也是肖洛霍夫在大肃反期间保全性命的主要原因,它还受到过高尔基和罗曼·罗兰、鲁迅、小林多喜二和海明威等世界知名作家的高度赞扬。当此书被译成德文在德国发行后,印数竟超过了德语作家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它先后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语言,而且一版再版,畅销全球,是当代世界文学中流传最广泛、读者最多的名著之一。它的影响已是世界性的。 

《静静的顿河》就其内容和主题的深刻性,它的囊括现实的广度和揭示生活过程的深度,它的刻画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生动性和发掘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刻性,以及多方面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技巧,都不愧是一部既磅礴壮观又委婉细腻、扣人心弦的史诗性长篇小说。 

肖洛霍夫与《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此书共分为四部,从1928年开始写作直至1940年结束,共用了12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肖洛霍夫这部处女作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被人称作“令人惊奇的佳作”,“苏联文学还没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说”。此书于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联作家。  肖洛霍夫(1905—1986)从小热爱读书,年轻时参加了革命,创作《静静的顿河》之时,他年仅23岁。如此年轻和并未受过良好教育的肖洛霍夫是否有能力写出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鸿篇巨著呢?这曾经引起许多人的质疑,并引发了一场文坛公案,有人指出肖洛霍夫纯属抄袭,并提及一位无名作家。面对这些责问,当时年仅20多岁的肖洛霍夫有口难辩,又不知什么原因竟拿不出手稿,最后还是斯大林亲自出面为其解围。1991年,肖洛霍夫20年代末写此书的两部手稿被发现,当局召集专家进行笔迹鉴定,确系出自肖洛霍夫的手笔,这段公案才终于了结。继《静静的顿河》之后,肖洛霍夫陆续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作品,确立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不朽地位。 

《静静的顿河》描绘了1912年至1922年间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活,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

这部小说场景宏伟,画面生动;气势雄浑的战争和革命场面与细腻的日常生活场面相互转换,风景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彼此衬托;众多人物及其命运在历史事件的错综复杂中得到了深刻表现。正如肖洛霍夫写给高尔基的信中所言,他在《静静的顿河》中所写的“都是严酷的真实”,这一点是其最大的成就之一。本书另一成就是塑造了葛利高里的复杂形象。小说整个复杂而曲折的故事以他生气勃勃的登场开始,以他的痛苦、孤寂的下场结束。小说全部重大而多方面的内容都是通过他坎坷、艰难和最后毁灭的一生经历而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他的形象得到小说里最多方面深入细致的描写,在他身上倾注着作者的全部思想和艺术激情。 小说的艺术成就也是很突出的。结构是庞大复杂的,但它大而严谨、杂而不乱。整部长篇小说共分四部八卷,由于作者的精心安排,情节的发展腾挪跌宕,故事演变曲折自然,头绪纷繁而线条分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小说时空转换阔大,具有一种特别豪迈的气魄。对于整个故事情节的描绘,最明显特点是真实事件与艺术虚构的结合。同时采用粗犷浓烈和深微细腻交替使用的手法,真实再现俄国历史大转变时期时代的脉搏。《静静的顿河》的故事叙述,引用了许多民歌民谣,以很大篇幅描绘不断变幻的自然风光,极具乡土风情,同时达到烘托人物的目的。语言清新明快,技巧多样,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 这部长篇小说从1928年发表以来,曾经得到斯大林的青睐,这也是肖洛霍夫在大肃反期间保全性命的主要原因,它还受到过高尔基和罗曼·罗兰、鲁迅、小林多喜二和海明威等世界知名作家的高度赞扬。当此书被译成德文在德国发行后,印数竟超过了德语作家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它先后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语言,而且一版再版,畅销全球,是当代世界文学中流传最广泛、读者最多的名著之一。它的影响已是世界性的。 

《静静的顿河》就其内容和主题的深刻性,它的囊括现实的广度和揭示生活过程的深度,它的刻画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生动性和发掘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刻性,以及多方面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技巧,都不愧是一部既磅礴壮观又委婉细腻、扣人心弦的史诗性长篇小说。 


相关内容

  • [原创]靠剽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 [原创]靠剽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一点五 发表于 2007-11-5 18:15 1楼 注册时间:2006-11-25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一点五 当前离线 [复制链接]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一点五 专制是一个神奇的魔方,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能旋转出来.欺世盗名是专制国度固有的 ...

  • 肖洛霍夫:"左""右"逢源的代价
  • 四海之内 ■ 人公引 向精 神空虚 .他就像人 们砍脑袋 一样 写 出如此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的决定?是他如后来 了1年--结 果什么也没砍 到 .人们 的精 神沉 被人们 标榜 的 " 4 有很 强的艺术鉴赏能力 ",还 沦到完全空 虚的地步 ."法捷 耶夫又说 : ...

  • 平静的漩涡
  • 摘 要:<静静的顿河>是俄罗斯历史上一部著名的战争文学,它的历史性和文学性并重,使得它如同一部近代哥萨克的历史缩影,同时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也令人无限惋惜 .但究竟他命运的悲剧性是源自于哪里,本文将从哥萨克民族特性.群体心理等角度,重新进行解读.并且简要对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联进行梳理 ...

  • 抗日"神剧"何以多?
  • 在纳粹集中营,面对可爱的一儿一女,索菲被迫作出生死抉择--只能留下一个孩子,另一个将被纳粹送进焚尸炉.索菲精神接近崩溃,当她选择留下儿子时,内心已经鲜血淋漓.两个孩子最终都未能存活下来.这段残酷的血色记忆,从此终生跟随索菲,成为折磨她的心狱魔鬼.战后,无论她多么努力地尝试开始新生活,也无法摆脱战争带 ...

  • 作家简介整理篇
  • 著 名 作 家 整理 肖洛霍夫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留下了<静静的顿河>.<新垦地>.<一个人的遭遇>. 他的创作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是贯穿从孕育诞生到解体前不久整个苏维埃时代百年世事的宏伟篇章.他在苏联叙 ...

  • 世界经典名著排行榜
  • 世界经典名著排行榜 中国名著排行榜 001.西游记 002.三国演义 003.红楼梦 004.水浒传 005.西厢记 006.金瓶梅 007.三言二拍 世界经典名著排行榜总榜单 古希腊 001.<荷马史诗>/荷马 002.<伊索寓言>/伊索 003.<俄狄浦斯王> ...

  • 李静睿 : 野草仍在歌唱
  • 1950年多丽丝?莱辛从罗得西亚(今天的津巴布韦)来到英国,在轮船甲板上她抱起小儿子皮特说:"看,那就是伦敦."那个时候的伦敦有泥泞的小港湾.灰蒙蒙渐渐朽掉的木墙.房梁.起重机和纤夫,以及空气净化运动前总是突然而至的大雾,当时她并不知道自己将会在这个城市里度过漫长的余生.她带着一 ...

  • 外国文学专题
  • 作业 1 一.填空题 1. 在 30 年代欧洲文坛向左转的时期,英国出现了一批左翼进步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剧作家旭恩.奥凯西和小说家威斯坦.休.奥登. 2. "愤怒的青年"得名于约翰.奥斯本的剧本<愤怒的回顾> 3. 多丽丝.莱辛是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于60 年代创作 ...

  • 2-1外国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 2外国文学作业一 一.填空题 1. 在 30 年代欧洲文坛向左转的时期,英国出现了一批左翼进步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剧 作家 旭恩.奥凯西 和小说家威斯坦.休.奥登. . 2. "愤怒的青年"得名于约翰.奥斯本的剧本 <愤怒的回顾> 3. 多丽丝.莱辛是一位杰出的女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