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古诗

  忆江南古诗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2、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3、江花:江边的花。

  4、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题解: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赏析: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 咏柳古诗

* 牧童古诗

* 出塞古诗

  忆江南古诗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2、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3、江花:江边的花。

  4、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题解: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赏析: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 咏柳古诗

* 牧童古诗

* 出塞古诗


相关内容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doc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 1.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

  • 忆江南上传教学设计(成稿1)文档
  • <古诗词三首>之<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首词诗人选取"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 ...

  •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忆江南3
  • 课 时 教 学 笔 记 总课时: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 09 年 月 日 新授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内容 忆江南 课型 1.会写一个生字,认识一个生字.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 目标 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通过看注释,边读 ...

  • [古诗词三首]教案-宋云娟-青州市职工子弟小学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诗词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 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

  •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 一.导课揭题,板书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教案及教学反思二
  • [教材分析]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静"是全诗的血脉,"独"是全诗的诗眼.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地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 ...

  • 03[忆江南]教学资料
  •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 个人教案说明:分为1.教案案例素材.知识积累素材.教学实录素材.创新点片段:2.教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灵感教学记录:红笔]3.教学辅助课件.4.学生学习阶段:1)预习课文和目标:会学.好学2)课堂讲解和目标:听.说.读.记:知识积累.表达能力.阅读习作能力3) ...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1
  • 蒙山县 主备人: 侯昌明 授课时间: 课题 1.古诗三首 镇(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教导处审批: 姓 名: 复备人: 班 级: 教研组长审核: 小 课时 组: 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完成导学 案课前预 习 ( 40 分 钟) 第二课时 1. (一 导入 4.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 ...

  • [忆江南]教学设计1
  •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