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我"活动三:"秀"出你的故事..-教学教案

小黛

一活动主题:讲述自己的故事

二活动参考阅读:《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和补充阅读《做自己人生的信天翁》 三活动内容:

1.课堂即兴讲故事,要求同口头作文;

2.进行作文句子练习;

3.布置采访,作文

四活动目的

1.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在作文对比练习中学习一点写作技巧

3.锻炼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五活动步骤:

1.阅读与反省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围绕以下问题阅读:

1)对比王海桐与肖喆在人生经历中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对你高中的生活有何启示?

明确:同样是高考状元,不同的是得知分数的那一刻,一个是“不敢相信的木然,难以相信的狂喜”,而另一个“相当的平静”;同样曾是北大的学子,一个梦圆于斯,一个选择离去。不同的人生经历,同样的真实感受,同样的对人生的执著和理想的坚持,同样的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认识自我”,认清自我是人生有所成就的基础。

2 表达与交流

认识自我的途径有很多,通过他人的眼睛审视自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

请同学们做五分钟准备,课堂即兴讲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并根据他人讲述的故事进行评析。

3 作文句子练习

1)改写《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部分内容为普通叙述方式,请同学们比较其表达效果。 改写内容:

“18年前,在某个城市某间产房某个角落,一位严厉的老人拂袖而去,留下那苍白的床单上一个同样苍白而孤独的女人,抱着一个张着大嘴哇哇大哭的干瘪丑陋的小孩。„„年轻的父亲接到‘生一女’的电报后,整整躺了两个星期,整整两个星期。”

改为“18年前,我出生在某个城市某间产房某个角落里,奶奶一看是个女孩就走了。„„父亲接到‘生一女’的电报后难过得病了。”

“„„我记得大概三岁多时在幼儿园的一堂学系鞋带的课上,我感受到另一种挫败:我胖胖的双手对那两根鞋带完全无能为力,我蹲在地上紧紧攥住那两根与我作对的绳子,听见有人轻轻地说‘这孩子脑子还行,就手挺笨的。’而在筹备初三的元旦庆祝会时,我发现我是系气球系得最紧最快的一个,我豁然:原来我得手也可以很灵巧。”

叙述:我记得大概三岁多时我上课无论如何也系不上鞋带,结果被别人说成手笨。后来初三元旦庆祝会系气球时,我发现我系得也很快。我才明白原来不是他们说得那样。

2)选择一个故事,同学们进行描述。

选择描述最精彩的作品,朗读并分析其精彩之处。

结合课本22页小短文“讲述自己的故事”进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细节中体会感情,使用细节传递自己独特的感受。同时也要注意故事的意义,这要求同学们不仅善于感悟生活,还要善于思考生活。

4布置作文(未发作文本,可写在周记本上),题目自拟,讲述自己的故事。

教学后记:

本节课未按计划进行,因为同学们提出对《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一文还有很多问题,希望提出来讨论。

作文句子联系中主要进行了改写,同学们比较改写以后的平实语句与改写前的文学性进行了比较。练习未能本堂完成,要求同学们课后写周记使用这种方法。

小黛

一活动主题:讲述自己的故事

二活动参考阅读:《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和补充阅读《做自己人生的信天翁》 三活动内容:

1.课堂即兴讲故事,要求同口头作文;

2.进行作文句子练习;

3.布置采访,作文

四活动目的

1.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在作文对比练习中学习一点写作技巧

3.锻炼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五活动步骤:

1.阅读与反省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围绕以下问题阅读:

1)对比王海桐与肖喆在人生经历中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对你高中的生活有何启示?

明确:同样是高考状元,不同的是得知分数的那一刻,一个是“不敢相信的木然,难以相信的狂喜”,而另一个“相当的平静”;同样曾是北大的学子,一个梦圆于斯,一个选择离去。不同的人生经历,同样的真实感受,同样的对人生的执著和理想的坚持,同样的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认识自我”,认清自我是人生有所成就的基础。

2 表达与交流

认识自我的途径有很多,通过他人的眼睛审视自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

请同学们做五分钟准备,课堂即兴讲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并根据他人讲述的故事进行评析。

3 作文句子练习

1)改写《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部分内容为普通叙述方式,请同学们比较其表达效果。 改写内容:

“18年前,在某个城市某间产房某个角落,一位严厉的老人拂袖而去,留下那苍白的床单上一个同样苍白而孤独的女人,抱着一个张着大嘴哇哇大哭的干瘪丑陋的小孩。„„年轻的父亲接到‘生一女’的电报后,整整躺了两个星期,整整两个星期。”

改为“18年前,我出生在某个城市某间产房某个角落里,奶奶一看是个女孩就走了。„„父亲接到‘生一女’的电报后难过得病了。”

“„„我记得大概三岁多时在幼儿园的一堂学系鞋带的课上,我感受到另一种挫败:我胖胖的双手对那两根鞋带完全无能为力,我蹲在地上紧紧攥住那两根与我作对的绳子,听见有人轻轻地说‘这孩子脑子还行,就手挺笨的。’而在筹备初三的元旦庆祝会时,我发现我是系气球系得最紧最快的一个,我豁然:原来我得手也可以很灵巧。”

叙述:我记得大概三岁多时我上课无论如何也系不上鞋带,结果被别人说成手笨。后来初三元旦庆祝会系气球时,我发现我系得也很快。我才明白原来不是他们说得那样。

2)选择一个故事,同学们进行描述。

选择描述最精彩的作品,朗读并分析其精彩之处。

结合课本22页小短文“讲述自己的故事”进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细节中体会感情,使用细节传递自己独特的感受。同时也要注意故事的意义,这要求同学们不仅善于感悟生活,还要善于思考生活。

4布置作文(未发作文本,可写在周记本上),题目自拟,讲述自己的故事。

教学后记:

本节课未按计划进行,因为同学们提出对《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一文还有很多问题,希望提出来讨论。

作文句子联系中主要进行了改写,同学们比较改写以后的平实语句与改写前的文学性进行了比较。练习未能本堂完成,要求同学们课后写周记使用这种方法。


相关内容

  • 中职生心理健康第一讲教案
  •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教案序号 授课教师 1 郭磊 课程名称 教研组长 成长心理 张丽媛 授课类型 授课班级 12 药剂 402 12 检验 401 理论. 实践 授课时间 2013.9.9 2013.9.13 2013.9.13 2013.11.18 2013.11.18 授课题目 第一讲 ...

  •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一.教案背景 (一)面向学生:中学 (二)学科: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自我认识方面的故事,影片,准备若干白纸. 2.思考目前存在的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情况. 3.收集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课题 自我意识 ...

  • 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
  • 六年级品德下册教案 第一课 生命的奥秘 教学 目标 1.初步了解生命孕育的常识,感受生命的神奇,为自己的生命感到自豪.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家人.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学会感恩地生活. 3.初步了解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

  • 上学了教案
  • 教学目标: 1.借助插图,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语文课,对学生进行热爱学校,热爱老师和同学的教育. 2.借助图中人物对话组织同学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对学生渗透尊师和文明礼貌教育. 3.指导学生在看图过程中认读汉字"学 丁 冬 年 级 班 老师". 教学重 ...

  • 八年级生命教育教案
  • 篇一:生命教育教案生命教育教案 生命教育教案 大悟县东新中学 熊朝霞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询生命的独特性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独特与可贵,学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 2.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爱护自然的意识. 能力与知识: 1.认识生命的独特和可贵, 逐步提高学生 ...

  • 6.1直面挫折(教案)
  • 6.1 直面挫折(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本课时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自己的体验,让学生明白人生中遭遇挫折与逆境是不可避免的,启发学生分析由于不同的人 ...

  • 中职哲学与人生表格版教案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 教案 2 教学内容 授课教材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课程 哲学与人 生 授课学时 2版 2 <哲学与人生(修订版)>王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知 识 与 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 技能 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教学 ...

  • 隐私权教案
  • 隐私和隐私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隐私的内涵,懂得保护隐私的必要性,知道隐私权及其具体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等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权受侵害时的法律救助方法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阅读教材,理解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 ...

  • 2017五年级上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上
  • 第一课 思维大冲浪 教学目标: 1.明确只有肯动脑,敢于尝试,才能取得成功: 2.了解思维的基本方法,训练探索事物的特点和规律的技巧. 活动过程 : 一.心理聚焦:只要肯动脑筋 请同学们读书上两个关于动脑筋的故事:<竖鸡蛋>和<阿基米德的神火>.了解动脑筋就能办到很多看似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