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性

什么是人性, 我觉得 应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静态的理解, 即人性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物的规定性; 二是动态的理解, 即人的活动的选择性或方向性, 抑或人的行为取向。对人的行为取向的把握是理解人性本质的关键。所谓人性, 就是人作为人所具有的先天 生理形态、本能, 以及通过溶涵社会文化而形成的行为取向和活动方式的规定性。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 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种基本观点: 1 、

性善论。

孟子是性善论的著名代表, 他认为: “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 人皆

有之. 仁义礼智, 非由外砾我也, 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1 孟子的性善论在中国影响极大, 如广为流传的“ 人之初, 性本善” 。人

们日常所说的“ 那个人不是人” , “ 这个人无人性” 同样包容着人性善的内涵。 2、

性恶论

荀子是性恶论的著名代表, 他认为: “ 今之人性, 生而有好利焉, 顺是, 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生而有疾恶焉, 顺是, 故

残贱生而忠信亡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 有好声色焉, 顺是, 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人之性恶明矣, 真善者伪也。” o

3、

性无善恶论

和孟子同时期的告子认为, 人的饮食男女等生理上的基本欲望就是性, 它就象湍急的流水, 往东引就往东流, 往

西引就往西流, 人性不分善恶, 就象流水不分东西一样。?

4 、性善情恶论

唐代思想家李翱认为:“ 情有善有不善, 而性无不善焉。” 人之所以为圣人者, 性也; 人之所以惑其性者, 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 皆情之所为也, 情既昏, 性斯匿矣,

当然 占中国古代主流地位的还是儒家文化。中国古代流行的教子歌《三字经》当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 习相远。”也就是说 人的本性(天性) 是向善的 是好的。而且 这种本性是相同相近的 带有普遍性的。只因为后天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 才造成了各种行为的差异 导致背离“善”的现象

荀子认为人性恶 并认为人的本性是先天造就的 否定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决定作用。荀子从 、性恶论 人的感官欲望、权势欲望的无止境说明了人性恶、人本性好利。由于人恶的本性 破坏了社会秩序和财产 关系的稳定 社会道德也因此沦丧。所以 荀子认为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使人的欲望得到满足 在社会 政治生活中要时时刻刻抑制人恶的本性 同时 他主张在社会实践中矫正人的本性 化性起伪 最后达到 善的境界。

由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尤其是思想资料积累的不足, 这些思想家无法说清这个本来就难以说清的问题。但是他们总还是从不同的角度, 在不同的方面提出了某些合理的见解, 特别是他们开拓了对人性研究的先河, 给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启发和思想资料。

然而我认为人性应该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生理、心理前提, 人的社会属性使自然属性社会化、文明化;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化的导源,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自然需要得以充分满足的保证。

人性可塑性的生物基础和人的社会化。人的利己取向具有较顽固的生物根源和社会根源,

但并不是说人性是一成不变的, 它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如前所述, 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 而且具有社会属性。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 使人具有接受社会文化, 处理社会信息的特殊能力, 如人具有进行脑力劳动的条件, 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较高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 这是人性可塑的生物基础。人性的塑造依赖于人的社会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人们往往处于不同的文化氛围中, 通过社会文化的熏陶和个人对社会文化的理解、选择和接受, 人性便获得了不同的塑造, 表现出不同的人性品格。

[1]韩震:生成的存在――关于人和社会的哲学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英]休谟:人性论(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什么是人性, 我觉得 应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静态的理解, 即人性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物的规定性; 二是动态的理解, 即人的活动的选择性或方向性, 抑或人的行为取向。对人的行为取向的把握是理解人性本质的关键。所谓人性, 就是人作为人所具有的先天 生理形态、本能, 以及通过溶涵社会文化而形成的行为取向和活动方式的规定性。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 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种基本观点: 1 、

性善论。

孟子是性善论的著名代表, 他认为: “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 人皆

有之. 仁义礼智, 非由外砾我也, 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1 孟子的性善论在中国影响极大, 如广为流传的“ 人之初, 性本善” 。人

们日常所说的“ 那个人不是人” , “ 这个人无人性” 同样包容着人性善的内涵。 2、

性恶论

荀子是性恶论的著名代表, 他认为: “ 今之人性, 生而有好利焉, 顺是, 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生而有疾恶焉, 顺是, 故

残贱生而忠信亡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 有好声色焉, 顺是, 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人之性恶明矣, 真善者伪也。” o

3、

性无善恶论

和孟子同时期的告子认为, 人的饮食男女等生理上的基本欲望就是性, 它就象湍急的流水, 往东引就往东流, 往

西引就往西流, 人性不分善恶, 就象流水不分东西一样。?

4 、性善情恶论

唐代思想家李翱认为:“ 情有善有不善, 而性无不善焉。” 人之所以为圣人者, 性也; 人之所以惑其性者, 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 皆情之所为也, 情既昏, 性斯匿矣,

当然 占中国古代主流地位的还是儒家文化。中国古代流行的教子歌《三字经》当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 习相远。”也就是说 人的本性(天性) 是向善的 是好的。而且 这种本性是相同相近的 带有普遍性的。只因为后天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 才造成了各种行为的差异 导致背离“善”的现象

荀子认为人性恶 并认为人的本性是先天造就的 否定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决定作用。荀子从 、性恶论 人的感官欲望、权势欲望的无止境说明了人性恶、人本性好利。由于人恶的本性 破坏了社会秩序和财产 关系的稳定 社会道德也因此沦丧。所以 荀子认为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使人的欲望得到满足 在社会 政治生活中要时时刻刻抑制人恶的本性 同时 他主张在社会实践中矫正人的本性 化性起伪 最后达到 善的境界。

由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尤其是思想资料积累的不足, 这些思想家无法说清这个本来就难以说清的问题。但是他们总还是从不同的角度, 在不同的方面提出了某些合理的见解, 特别是他们开拓了对人性研究的先河, 给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启发和思想资料。

然而我认为人性应该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生理、心理前提, 人的社会属性使自然属性社会化、文明化;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化的导源,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自然需要得以充分满足的保证。

人性可塑性的生物基础和人的社会化。人的利己取向具有较顽固的生物根源和社会根源,

但并不是说人性是一成不变的, 它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如前所述, 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 而且具有社会属性。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 使人具有接受社会文化, 处理社会信息的特殊能力, 如人具有进行脑力劳动的条件, 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较高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 这是人性可塑的生物基础。人性的塑造依赖于人的社会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人们往往处于不同的文化氛围中, 通过社会文化的熏陶和个人对社会文化的理解、选择和接受, 人性便获得了不同的塑造, 表现出不同的人性品格。

[1]韩震:生成的存在――关于人和社会的哲学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英]休谟:人性论(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相关内容

  • 人性本善辩词
  • 吴淑燕:大家好!哲学家康德主张,人不分聪明才智. 吴淑燕:大家好!哲学家康德主张,人不分聪明才智.贫富美丑都具 康德主张 有理性.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进一步又加了一句,每个人都有恻 有理性.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进一步又加了一句, 认为人性本善 隐之心. 佛家说 一心迷是真身, 而 一心觉则是佛. ...

  • 人性化教育,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的执着追寻
  • --与沙河小学王伟校长的网上对话 (2012年5月5日) 王伟,滨州市经济开发区沙河小学校长,一位儒雅帅气.双目灼灼有神的小伙子.开发区筹建沙河小学,荣膺重任,两年来苦苦追寻教育真谛,探索实施"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人性化教育",构建"快乐课堂&q ...

  • 人性化管理与人情化管理初探
  • 一直有一个错误的认知,就是认为中国太多企业的管理失败的原因是人性化管理太多,职业化管理太少,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第一,没有真正理解人性化管理的内涵,第二,把人性化管理与人情化管理混为一谈,有鉴于此,我们来探讨一下: 第一, 什么是人性化管理: 第二, 什么是人情化管理: 第三, 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以及 ...

  • 人性本善与道德责任
  • 人性本善与道德责任 李景林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课程前言 田桐(主持人):学术前沿,思想对话,欢迎收看<世纪大讲堂>系列节目"儒学与当代中国".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后,经历了不同方向的发展,而思孟学派是孔子以后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那么思孟学 ...

  • "人性本善"
  • "人性本善" 8月29日下午, 1993年主席:亲爱的观众朋友,欢迎来到1993年国际大学生辩论会总决赛的. 新加坡广播电视局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国际辩论.一个 星期,八支球队的辩论后四个热身赛,两场半决赛,其中的六支球队淘汰.今天到 到最终两队的辩论经验的精英,他们肯定会 ...

  • 人性善恶的阶段性
  • 论人性善恶的阶段性 王征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 摘要:人性是善还是恶,已经争论了几千年了.其实,性善论和性恶论都不准确,因为善与恶是基于一个道德标准做出的判断,而道德标准又是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的,因而同一人性在不同时代的不同道德标准下得出的善恶结论是不同 ...

  • 孟子论人性
  • 孟子论人性 作者:郝丹彤 来源:<西江文艺·上半月>2015年第04期 [摘 要]讨论人性不能只看到那么两三个老生常谈的例子;可以说,所谓例子,倒不一定就是用来论证道理的.例子首先是依循道理而来的.最好不要将哲学活动中的例子看作类似物理学那样的事实.事实证实一套科学理论;例子则是我们的日 ...

  • 思修论文--理性的人性,道德的起源
  • 道德的起源,理性的人性 杨老师,听了您关于"道德的本质与起源及作用"的讲课,我深受启发,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道德,它是怎样起源的,它的本质是什么?我想我想到了一些,下面是我的观点,还请老师指教! 什么是道德?正如书上说的,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 ...

  • 7[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最新2)
  •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教学目标] 1.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 2.能够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作出自己对人性美丑的理解. 3.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 4.查阅资料,深入研读,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