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权力的衰落

宰相权力的衰落

说宰相,大家都知道宰相刘罗锅。妙在刘墉与和珅,从相声戏曲斗到电视剧,折腾一辈子,谁都没真当过“宰相”这个官。不怪他们,只因为到清朝时,已经没宰相这个官位了。

若要正名的话,中文的宰相或总理,英语里的 Prime Minister (首相) ,都是政府首脑的意思。哪位会问:政府首脑,干嘛还要宰,又不是吃猪脑花。这就是沿革了。古代,贵族的管家,有所谓家宰,给祖宗上祭祀时要负责切肉。天子以国为家,就叫“太宰”。当然,天子家,一切带太字的头衔,最初都是天子的私人:太宰,帮天子管家的,以后就管国政了;太仆,为天子拉车的,以后就管全国的车马;太傅,天子的老师;太子,天子的儿子。战国时,秦国有官叫“相国”。相是帮衬、辅佐的意思,相国就是帮衬国家,和以前的太宰做的活是一路;又有官叫“丞相”,“丞”和“相”最初都是“帮衬”的意思。所以天子设定丞相,就是“您给我帮衬帮衬”。太宰和相国两个字一合,就是“宰相”了。所以宰相是个职位的总称,政府首脑是也。——这里插一句嘴。本来战国时,那职位叫“相邦”。后来刘邦得了天下,大家不好再每天邦啊邦的不离口,萧何这类宰相,就改叫“相国”。这路事久了,大家都忘了。比如汉文帝叫刘恒,不喜欢别人每天叫他的名字,就把传说中的姮娥改成了嫦娥。

帝王的名字真精贵。

且说回宰相。汉初,宰相还挺有脸面的,正经管事。皇帝有六尚,是管宫里事儿的,有所谓尚书,是皇帝的秘书。 丞相这里,则有十三曹,是正经管事儿的部门。本来这样挺好。如果有个好宰相处理日常工作,天子可以清闲,每天吃饭睡觉看漫画就好。好比如今,英国王室摆摆姿势娱乐民众,首相在唐宁街管事。

但遇到闲不下来、事业心强、管事情上瘾的天子,便麻烦了。汉武帝设内廷,一脚踢开丞相,亲自管事。作为天子秘书的尚书就横了起来。所以西汉到东汉,无论曹操还是诸葛亮,无论谁做丞相,一定有个词,叫做“录尚书事”。这四个字才是真管事的。大家都说曹操是曹丞相,大奸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曹操迎了汉献帝到他封丞相,中间有十几年之久。但他的宰相职权无人质疑,就因为四个字:“录尚书事”。当然也可以理解。天子自觉无权,想大事小事一把抓,也是对的。但用内宫去管外朝事,这感觉其实不太妙,好比伊丽莎白女王说,我秘书现在管理大事了,以后英国事儿不用去唐宁街,直接告诉我秘书,卡梅伦首相还不得气得跳脚?

唐朝就没有单一宰相了,是所谓“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管写旨意;门下省,管提意见;

尚书省,管执行。中书省老大中书令,门下省老大侍中,尚

书省老大尚书仆射(唐太宗自己当过尚书令,所以后世这职位空缺了),是为宰相。后来又有同平章事,这职位的意思,“去跟三省的诸位先生一起聊聊吧”,也算宰相之一,算是集体宰相制。唐初天子跟中书门下省开会,大家都坐着,赐茶,挺家居的乐呵氛围。所以唐朝内廷制度,历代说好,就在于分工明确,分得也周到。

宋朝是乱世之后得天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所以宋朝皇帝,很知道分权的意义。宋朝设一个枢密院另管军事,不归中书省管;又开会时,群臣都站着,没位置坐了。后来朝廷各路人马撕破脸皮,撕来撕去,让书法写得极好、茶艺极佳的大奸臣蔡京,搏得过一个“三公领三省事”,就是说,太师太傅太保,中书门下尚书,所有活儿老夫一个人干了!——真亏他老人家体能好。当然,折腾不久,北宋也就亡了。 南宋将亡时,也有韩侂胄和贾似道二位大爷,一个人领宰相全部的活儿,官名叫做“平章军国事”。

元朝不论。明朝朱元璋本来设过宰相,就是胡惟庸先生。后来朱元璋杀了胡宰相,规定子孙后代不许立宰相。然后好玩的事儿来了。如前所述,汉时本来宰相十三曹,结果天子要在内廷说事,拉尚书出来顶替;唐宋都是三省,但宋朝的三省只有中书省还算有权。但好好歹歹,是有个中书省管下头六部的。朱元璋体力好,能耐高,亲自管六部,加上三法司。一堆部门,天子一个人管。——要啥管家啊,要啥宰相

啊?老子一个人都兼了!这么一想,傻子都明白,是要累死人的。朱元璋洪武十七年,曾经八天里面对 1160 份奏章,要决定 3291 件事。——每个都写“知道了”都要累死人。 所以明朝天子,免不得又拿出以前的手段:用秘书。那就是所谓“内阁大学士”了。内阁大学士写了意见,请陛下批。可是陛下又不一定每天跟内阁聊天,大学士免不得和太监打交道。所以明朝有心思做大事的大学士,都得跟太监打好关系,才好办事,还免不了被下头骂:祖宗规矩不许有宰相,你一个大学士,居然干宰相的活,是越权!——所以说来说去,还是得抱怨朱元璋:为了不让宰相专权,设定不许立宰相;家业那么大,又不让请管家!

当然张居正等诸位大学士,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顶着规定做事,不容易啊。

清朝就简单了。先还是用大学士组成内阁,后来直接军机大臣。许多事不经内阁,直接由南书房军机处发。所以“清朝军机大臣”,说是宰相,依然是天子的秘书。大家躲在个小屋子里一叨咕,解决了。当然军机大臣也可以自己回家叨咕去,但身份上,他们还是天子的秘书,而非单独的政府首脑。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雍正爷晚上对付甄嬛和华妃在后宫的撕扯;白天就军机处,跟一群秘书说事,然后发上谕。 有些上谕是明着发的:朕过几天要去青海巡幸跟年羹尧吃牛肉。有些上谕则偷偷摸摸,盖个印,私下里发给江苏巡抚、

两广总督,究竟是要他们杀几个人,还是奉上点桂花糖藕、韭黄肠粉,那就谁都不能看了。

如果要总结,则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历代宰相,从太宰到丞相到中书令到大学士到军机大臣,无论名字怎么变化,都在多多少少,被天子们压榨,然而并非生来如此。 曾经,宰相也不是俯首帖耳,站着给天子当秘书,商量点儿谁都不许看的上谕。他们曾经是独立的,是可以和天子坐而论道、喝茶聊天的人物,是政府首脑,至少名义上,是真正可以让天子优待以礼的大管家。问题是,在幽暗的专制时代,制度不完整,政治不透明,权力可以杀人,身怀利器,杀心必起。老板可不得想尽办法,来对付大管家么?所以天子们开店,到后来免不了都开成夫妻店,任用些小舅子、三侄子。黄宗羲说历代暴君,都认为天下是自己的财富,

所以宰割相权,说到底,就是怕肥水流了外人田啊。

宰相权力的衰落

说宰相,大家都知道宰相刘罗锅。妙在刘墉与和珅,从相声戏曲斗到电视剧,折腾一辈子,谁都没真当过“宰相”这个官。不怪他们,只因为到清朝时,已经没宰相这个官位了。

若要正名的话,中文的宰相或总理,英语里的 Prime Minister (首相) ,都是政府首脑的意思。哪位会问:政府首脑,干嘛还要宰,又不是吃猪脑花。这就是沿革了。古代,贵族的管家,有所谓家宰,给祖宗上祭祀时要负责切肉。天子以国为家,就叫“太宰”。当然,天子家,一切带太字的头衔,最初都是天子的私人:太宰,帮天子管家的,以后就管国政了;太仆,为天子拉车的,以后就管全国的车马;太傅,天子的老师;太子,天子的儿子。战国时,秦国有官叫“相国”。相是帮衬、辅佐的意思,相国就是帮衬国家,和以前的太宰做的活是一路;又有官叫“丞相”,“丞”和“相”最初都是“帮衬”的意思。所以天子设定丞相,就是“您给我帮衬帮衬”。太宰和相国两个字一合,就是“宰相”了。所以宰相是个职位的总称,政府首脑是也。——这里插一句嘴。本来战国时,那职位叫“相邦”。后来刘邦得了天下,大家不好再每天邦啊邦的不离口,萧何这类宰相,就改叫“相国”。这路事久了,大家都忘了。比如汉文帝叫刘恒,不喜欢别人每天叫他的名字,就把传说中的姮娥改成了嫦娥。

帝王的名字真精贵。

且说回宰相。汉初,宰相还挺有脸面的,正经管事。皇帝有六尚,是管宫里事儿的,有所谓尚书,是皇帝的秘书。 丞相这里,则有十三曹,是正经管事儿的部门。本来这样挺好。如果有个好宰相处理日常工作,天子可以清闲,每天吃饭睡觉看漫画就好。好比如今,英国王室摆摆姿势娱乐民众,首相在唐宁街管事。

但遇到闲不下来、事业心强、管事情上瘾的天子,便麻烦了。汉武帝设内廷,一脚踢开丞相,亲自管事。作为天子秘书的尚书就横了起来。所以西汉到东汉,无论曹操还是诸葛亮,无论谁做丞相,一定有个词,叫做“录尚书事”。这四个字才是真管事的。大家都说曹操是曹丞相,大奸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曹操迎了汉献帝到他封丞相,中间有十几年之久。但他的宰相职权无人质疑,就因为四个字:“录尚书事”。当然也可以理解。天子自觉无权,想大事小事一把抓,也是对的。但用内宫去管外朝事,这感觉其实不太妙,好比伊丽莎白女王说,我秘书现在管理大事了,以后英国事儿不用去唐宁街,直接告诉我秘书,卡梅伦首相还不得气得跳脚?

唐朝就没有单一宰相了,是所谓“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管写旨意;门下省,管提意见;

尚书省,管执行。中书省老大中书令,门下省老大侍中,尚

书省老大尚书仆射(唐太宗自己当过尚书令,所以后世这职位空缺了),是为宰相。后来又有同平章事,这职位的意思,“去跟三省的诸位先生一起聊聊吧”,也算宰相之一,算是集体宰相制。唐初天子跟中书门下省开会,大家都坐着,赐茶,挺家居的乐呵氛围。所以唐朝内廷制度,历代说好,就在于分工明确,分得也周到。

宋朝是乱世之后得天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所以宋朝皇帝,很知道分权的意义。宋朝设一个枢密院另管军事,不归中书省管;又开会时,群臣都站着,没位置坐了。后来朝廷各路人马撕破脸皮,撕来撕去,让书法写得极好、茶艺极佳的大奸臣蔡京,搏得过一个“三公领三省事”,就是说,太师太傅太保,中书门下尚书,所有活儿老夫一个人干了!——真亏他老人家体能好。当然,折腾不久,北宋也就亡了。 南宋将亡时,也有韩侂胄和贾似道二位大爷,一个人领宰相全部的活儿,官名叫做“平章军国事”。

元朝不论。明朝朱元璋本来设过宰相,就是胡惟庸先生。后来朱元璋杀了胡宰相,规定子孙后代不许立宰相。然后好玩的事儿来了。如前所述,汉时本来宰相十三曹,结果天子要在内廷说事,拉尚书出来顶替;唐宋都是三省,但宋朝的三省只有中书省还算有权。但好好歹歹,是有个中书省管下头六部的。朱元璋体力好,能耐高,亲自管六部,加上三法司。一堆部门,天子一个人管。——要啥管家啊,要啥宰相

啊?老子一个人都兼了!这么一想,傻子都明白,是要累死人的。朱元璋洪武十七年,曾经八天里面对 1160 份奏章,要决定 3291 件事。——每个都写“知道了”都要累死人。 所以明朝天子,免不得又拿出以前的手段:用秘书。那就是所谓“内阁大学士”了。内阁大学士写了意见,请陛下批。可是陛下又不一定每天跟内阁聊天,大学士免不得和太监打交道。所以明朝有心思做大事的大学士,都得跟太监打好关系,才好办事,还免不了被下头骂:祖宗规矩不许有宰相,你一个大学士,居然干宰相的活,是越权!——所以说来说去,还是得抱怨朱元璋:为了不让宰相专权,设定不许立宰相;家业那么大,又不让请管家!

当然张居正等诸位大学士,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顶着规定做事,不容易啊。

清朝就简单了。先还是用大学士组成内阁,后来直接军机大臣。许多事不经内阁,直接由南书房军机处发。所以“清朝军机大臣”,说是宰相,依然是天子的秘书。大家躲在个小屋子里一叨咕,解决了。当然军机大臣也可以自己回家叨咕去,但身份上,他们还是天子的秘书,而非单独的政府首脑。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雍正爷晚上对付甄嬛和华妃在后宫的撕扯;白天就军机处,跟一群秘书说事,然后发上谕。 有些上谕是明着发的:朕过几天要去青海巡幸跟年羹尧吃牛肉。有些上谕则偷偷摸摸,盖个印,私下里发给江苏巡抚、

两广总督,究竟是要他们杀几个人,还是奉上点桂花糖藕、韭黄肠粉,那就谁都不能看了。

如果要总结,则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历代宰相,从太宰到丞相到中书令到大学士到军机大臣,无论名字怎么变化,都在多多少少,被天子们压榨,然而并非生来如此。 曾经,宰相也不是俯首帖耳,站着给天子当秘书,商量点儿谁都不许看的上谕。他们曾经是独立的,是可以和天子坐而论道、喝茶聊天的人物,是政府首脑,至少名义上,是真正可以让天子优待以礼的大管家。问题是,在幽暗的专制时代,制度不完整,政治不透明,权力可以杀人,身怀利器,杀心必起。老板可不得想尽办法,来对付大管家么?所以天子们开店,到后来免不了都开成夫妻店,任用些小舅子、三侄子。黄宗羲说历代暴君,都认为天下是自己的财富,

所以宰割相权,说到底,就是怕肥水流了外人田啊。


相关内容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板书设计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历史必然:封建社会晚期,地主阶级的统治腐朽衰落 二.明:原因:明初官制妨碍皇权集中 措施:废行省设置三司 废宰相权分六部 设内阁内侍辅政 清: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皇权 措施:设南书房.创军机处 三.影响:积极 消极 一.教材分析 专制 ...

  • 中国古代相权与君权的博弈
  • 皇权社会里,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皇帝的下面,最重要的人物当属宰相.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接政治制度的中心环节.从中国历史来看,宰相制度的起源甚早,而且复杂多变,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萌芽期.创制期.鼎盛期.调整期.衰落期. (1)萌芽期:黄帝至西周 ...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及作用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高考关注的一个重点部分.在命题方式上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尤其是新材料.新隋景方面的命题.这一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地方和个人完全服从于皇帝,皇帝拥有超越于任何束缚的绝对权力.本文主要谈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作用.[知识点归纳]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 ...

  • 绵阳中学陇南育才学校2013级第一学月考质量检测题
  • 秘密★启用前 绵阳中学陇南育才学校2013级第一学月质量检测题 高一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 ...

  • 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历史)2016.05.05 1.据<左传>记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这反映了 A .盟约成为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准则 B .周王与部分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 C .周王与诸侯是大宗与小 ...

  • 论君臣关系
  • 论君臣关系 一国之君,掌握着全国最高最大的权力,统帅三军.然而为他出谋划策的是他的大臣.有些法令法规也是直接出自他们,甚至是建功立业的功臣.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事甚至会和君权利益有冲突.所以君臣关系如何呢?这也就知道来探讨探讨. 首先要说的的对建功立业有重大功劳的大臣和将士.众所周知成语" ...

  • 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
  • [历史长廊]·总第455期· 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 □杜志明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朱元璋废丞相后,明代中枢辅政的迫切需要催生了内阁制度.随着内阁议政权的不断完善和一批位 高权重的大学士的出现,内阁制度有向宰相制度发展的趋势.但内阁在规制上无权辖制九卿,在议政上又 ...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核心考点] 1.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 ...

  •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演变
  • 1.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 (1) 含义:君主专制指国家政权统治形式,君主掌握最高权力,臣下必须服从君主:中央集权指国家政权分配形式,国家权力(军.政.财大权)集于中央,地方必须服从中央.核心在于:皇帝控制国家核心人事大权,地方和中央必须绝对服从皇帝. (2)发展历程:秦朝建立→两汉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