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曼与美国总统们跌宕起伏的关系

在纷繁的美国政治史上,李普曼和总统们的关系跌宕起伏,充满纠葛。他对总统们议论评断也并非一贯正确。但李普曼对作为知识分子和新闻人的独立、客观和公正的追求和坚持是不容置疑的。

一生就是一个漫长的探索历程

如果说有谁能体现“媒体是第四权力”的说法,头一号便当推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年)。他是美国历史上成就和名气最大的记者和专栏作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到上世纪70年代初,他关于时政问题的专栏文章不停地出现在美国各大报章,稳定地拥有大约1000万读者,而这些人是美国社会中智识水平最高、政治上最有能量的部分。他的言论影响着他们的政治观点和投票意向。李普曼也是一位致力于为美国民主社会“立心”的思想家或“公共哲学家 ”,不时推出讨论重大、深刻和基本的政治伦理问题的“公共哲学”著作。他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且教导他们在这个纷繁复杂而急速变动的世界上如何进行理性的、有效的思考,如何建立对公共生活的良好判断力。他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意领袖”。

但李普曼的作为和影响力并不限于思想和舆论的领域。他也称得上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了。他在美国权势集团有广泛的人脉。他为政治领袖撰写讲稿和报告,也多次投入竞选活动;他为让他属意的人获得某项重要职务或竞选提名而奔走运作,也会为阻止某个人的仕途晋阶而密谋活动;他就重大政策问题向当权人物进言献策、充当谋士,也游走于各国领袖和外交家当中,扮演沟通者和调解者的角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美国全国性政治人物来说,能得到李普曼的支持和赞扬乃是一种赐福,而他发出的反对和批评的声音则不啻为一种诅咒。所以他成了政客们争相结交乃至于献谀的对象。

有人说,国务卿或纽约州州长之类的职务对李普曼而言不在话下。但李普曼坚决拒绝以政客和官员的身份介入政治。他的朋友小亚瑟施莱辛格说,李普曼总要保持一种观察世界的“哲学上的距离”,而“他的一生志业,就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历程,探索知识分子在民主社会的政治中的角色”。从西奥多·罗斯福(老罗斯福)开始,李普曼和12位美国总统有直接交往。他的这种探索,也体现在他和美国总统的关系当中。

年轻时的抑扬:与老罗斯福和威尔逊

1908年老罗斯福总统卸任后,仍高扬进步主义和变革理念,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力图再度问鼎白宫。他的社会改革信念和知识分子气质对年轻的李普曼有巨大的吸引力。他著《政治引论》一书,为老罗斯福鼓吹呐喊。1914年春,25岁的李普曼终于见到他所仰慕的老罗斯福,后者盛赞李普曼为“同龄美国年轻人中最聪明的一个”。后来老罗斯福又邀请李普曼等《新共和》编辑到他家中竟夜长谈。李普曼使自己主持的《新共和》杂志成为支持老罗斯福的一个舆论平台,并为充实老罗斯福的政治纲领而撰写社会问题研究报告。《新共和》曾因老罗斯福对威尔逊总统过于蛮横无理而发文予以轻辞责备,招致老罗斯福勃然大怒,对李普曼等恶言相加。但李普曼不以为意,继续支持老罗斯福。然而到1916年大选时,对老罗斯福的机会主义和他讨好共和党保守派的做法越来越不满的李普曼终于撤销了他的支持,著文对其予以尖锐批评,并转而支持民主党的威尔逊。对李普曼而言,对老罗斯福的支持是基于对他成为符合美国需要的领导人所寄予的希望,当这种希望已经落空时,对老罗斯福的个人情感就不应该继续左右他的政治选择。但在60年后,李普曼对友人说,在所有他交往过的美国总统中,他真正热爱和钦佩的还是老罗斯福。

对1913年就任总统的威尔逊,李普曼最初的评价相当负面。但到1916年大选前,当他更深人地了解了威尔逊的政治抱负,特别是当他看到他正奋力推动美国摆脱孤立主义,李普曼即转而支持其连任。他亲自为其撰写演讲稿,在竞选集会上发表支持威尔逊的演说。他还和威尔逊的亲信顾问豪斯上校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成为后者组建的美国第一个总统智囊“咨询团”(the Inquiry)的核心成员,担纲起草了著名的“十四点”。然而,当威尔逊在一战之后的巴黎和会上放弃原则对英法妥协,使战后和平埋下了新的祸根时,李普曼又站到了反对威尔逊的最前列。

在纷繁的美国政治史上,李普曼和总统们的关系跌宕起伏,充满纠葛。他对总统们议论评断也并非一贯正确。但李普曼对作为知识分子和新闻人的独立、客观和公正的追求和坚持是不容置疑的。

一生就是一个漫长的探索历程

如果说有谁能体现“媒体是第四权力”的说法,头一号便当推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年)。他是美国历史上成就和名气最大的记者和专栏作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到上世纪70年代初,他关于时政问题的专栏文章不停地出现在美国各大报章,稳定地拥有大约1000万读者,而这些人是美国社会中智识水平最高、政治上最有能量的部分。他的言论影响着他们的政治观点和投票意向。李普曼也是一位致力于为美国民主社会“立心”的思想家或“公共哲学家 ”,不时推出讨论重大、深刻和基本的政治伦理问题的“公共哲学”著作。他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且教导他们在这个纷繁复杂而急速变动的世界上如何进行理性的、有效的思考,如何建立对公共生活的良好判断力。他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意领袖”。

但李普曼的作为和影响力并不限于思想和舆论的领域。他也称得上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了。他在美国权势集团有广泛的人脉。他为政治领袖撰写讲稿和报告,也多次投入竞选活动;他为让他属意的人获得某项重要职务或竞选提名而奔走运作,也会为阻止某个人的仕途晋阶而密谋活动;他就重大政策问题向当权人物进言献策、充当谋士,也游走于各国领袖和外交家当中,扮演沟通者和调解者的角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美国全国性政治人物来说,能得到李普曼的支持和赞扬乃是一种赐福,而他发出的反对和批评的声音则不啻为一种诅咒。所以他成了政客们争相结交乃至于献谀的对象。

有人说,国务卿或纽约州州长之类的职务对李普曼而言不在话下。但李普曼坚决拒绝以政客和官员的身份介入政治。他的朋友小亚瑟施莱辛格说,李普曼总要保持一种观察世界的“哲学上的距离”,而“他的一生志业,就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历程,探索知识分子在民主社会的政治中的角色”。从西奥多·罗斯福(老罗斯福)开始,李普曼和12位美国总统有直接交往。他的这种探索,也体现在他和美国总统的关系当中。

年轻时的抑扬:与老罗斯福和威尔逊

1908年老罗斯福总统卸任后,仍高扬进步主义和变革理念,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力图再度问鼎白宫。他的社会改革信念和知识分子气质对年轻的李普曼有巨大的吸引力。他著《政治引论》一书,为老罗斯福鼓吹呐喊。1914年春,25岁的李普曼终于见到他所仰慕的老罗斯福,后者盛赞李普曼为“同龄美国年轻人中最聪明的一个”。后来老罗斯福又邀请李普曼等《新共和》编辑到他家中竟夜长谈。李普曼使自己主持的《新共和》杂志成为支持老罗斯福的一个舆论平台,并为充实老罗斯福的政治纲领而撰写社会问题研究报告。《新共和》曾因老罗斯福对威尔逊总统过于蛮横无理而发文予以轻辞责备,招致老罗斯福勃然大怒,对李普曼等恶言相加。但李普曼不以为意,继续支持老罗斯福。然而到1916年大选时,对老罗斯福的机会主义和他讨好共和党保守派的做法越来越不满的李普曼终于撤销了他的支持,著文对其予以尖锐批评,并转而支持民主党的威尔逊。对李普曼而言,对老罗斯福的支持是基于对他成为符合美国需要的领导人所寄予的希望,当这种希望已经落空时,对老罗斯福的个人情感就不应该继续左右他的政治选择。但在60年后,李普曼对友人说,在所有他交往过的美国总统中,他真正热爱和钦佩的还是老罗斯福。

对1913年就任总统的威尔逊,李普曼最初的评价相当负面。但到1916年大选前,当他更深人地了解了威尔逊的政治抱负,特别是当他看到他正奋力推动美国摆脱孤立主义,李普曼即转而支持其连任。他亲自为其撰写演讲稿,在竞选集会上发表支持威尔逊的演说。他还和威尔逊的亲信顾问豪斯上校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成为后者组建的美国第一个总统智囊“咨询团”(the Inquiry)的核心成员,担纲起草了著名的“十四点”。然而,当威尔逊在一战之后的巴黎和会上放弃原则对英法妥协,使战后和平埋下了新的祸根时,李普曼又站到了反对威尔逊的最前列。


相关内容

  • 吴晓波:我的偶像李普曼
  • 吴晓波 2015-03-10 10:41 来自 翻书党 2004年6月,我去哈佛大学当了三个多月的访问学者,肯尼迪学院为我安排的住处就在查尔斯河边上,每当日落,我都会一个人去河畔的草地上散步.河水很清缓,岸边的乱石都没有经过修饰,河上的石桥一点也不起眼,三百多年来,这里的风景应该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我 ...

  • 什么使主流媒体成为主流
  • 什么使主流媒体成为主流 我写媒体的部分原因是我对整个思想文化有兴趣,部分原因是因为媒体最容易研究.媒体每天都推陈出新.研究者可以做一个系统性调查,可以拿昨天的版本和今天的相比较.在媒体宣扬什么,掩饰什么,媒体内容的构建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资料证据. 我的印象是,大众媒体和学术或者表达知识观点的期刊并 ...

  • 白宫的新闻发布会
  • 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说:总统新闻发布会――无论它有多么不完善――不能是一种特权,而只能是民主政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白宫新闻发布会有时简短,有时冗长:有时充满友好气氛,有时又剑拔弩张:有时和蔼可亲,有时又针锋相对. 总统和他的助手们的品格和能力只有在新闻发布会上才得到最严格的考验.在美国,除了国 ...

  • 一个人的光荣与幻想
  • 多年之前,吴晓波出过一本书,名字叫<都市背影>.里面写过一个细节,多年后仍然被他的朋友们记得――当然,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不断重复. 那件事情发生在1908年,那时候,沃尔特・李普曼还是哈佛二年级的学生,一个有些过分严肃的年轻人,小荷才露尖尖角,需要被人承认和鼓励.他的同学约翰・里德曾 ...

  • 致毕业生们
  • 致2012年毕业的你: 请允许我成为第一个不对你说"恭喜"的人.在过去几年中,你们中的大多数努力地在各种并不实用的课程中为了一个看得过去的成绩而努力奋斗.老实说,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现在更糟糕的,拜你们大一时投票选出的总统所赐的经济环境下,你们要离开学校了.重回父母家住下 ...

  • 新闻策划绝不是策划新闻
  • 新闻策划绝不是"策划新闻" --方延明<我国媒介传播中的悖论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成就了我国媒介发展的巨大成就,尤其是现代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在媒介传播中的悖论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并受到学界.业界的高度重视.悖论 ...

  • 电影[西蒙尼]--媒介与粉丝文化分析
  • 电影<西蒙尼>--媒介与粉丝文化分析 一.电影内容详细介绍 影片名称:<西蒙尼> 外文名称:<S1MONE > 出品时间:2002年 类型:剧情/喜剧/科幻/奇幻 制片地区:美国 导演/编剧:安德鲁·尼库尔(Andrew Niccol) 主演:阿尔·帕西诺(Al ...

  • 仅次于上帝的人
  • 仅次于上帝的人 丁林 今年美国总统大选,在弗罗里达州的棕榈滩等县发生争议,区区数百票,只占全州选票 的千分之几,却会决定这个州的25张选举人票的归宿,从而决定美国下届总统到底是谁. 这么大的一场选举,出现一些废票难以避免,存在点票计票的误差可以想象.要是以往,谁 也不会太叫真,因为这样的偏差影响不了 ...

  • 传播学论述题
  • 12.什么是选择性接触?现代大众传播的哪些特点决定了选择的困难性? 答:选择性接触定义:见名词25 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媒介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内容加以接触:选择性接触行为的结果更容易在强化人们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