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户籍制度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在现代国家中几乎是不言自明的,现代社会公民应当享有这一项基本权利。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有公民迁徙自由的规定,如美国、日本、德国、瑞典、意大利等国家都在本国宪法中赋予公民迁徙自由权。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亦在判例中确认,美国公民有移居任何一州并享受移居州公民同等待遇的权利。迁徙自由也是联合国确认和保护的基本人权之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就规定了公民有迁徙和选择住所的自由。

但这个不言自明的权利在我国这里是并不存在的。

户籍制度构建了城乡二元结构,并先天制造出一个二等公民阶层——农民。

农民为什么成为二等公民?

自TG 创始以来,农民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建国前,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共28年的历程,无论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都主要是由农民组成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江西兴国这个仅有20来万人的小县就有8万儿郎当红军,其中建国后登记有姓名的烈士兴国县就有二万五千人,这些人中至少有90%是农民,可以说没有这些农民出生的战士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

农民不仅参军参战,而且积极拥军支前。陈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农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当时解放区流行一段顺口溜:? 最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这充分说明,农民的支持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终于建国了,农民都分到了土地,他们是小土地所有者,小土地所有者跟知乎上的诸位一样,都是小资。太祖当时就说过,我们只是一个小资产的汪洋大海,说的就是当时农民成为小土地所有者的时候。

因为小资高度分散,没有集中表达意愿的可能,因此政府在农村实行“村社制”,城市实行“单位制”。又因为中国工业基本上是一穷二白。为了迅速增强国力,能够站稳脚跟,TG

向苏联学习,采取了通过剥夺农业、农村、农民来聚集资金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主要的手段是土地公有化,农民又失去了土地。

当时太祖提出,我们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要在农村这个最广阔的土地上,根绝资本主义的来源。

他认为土地改革后,只破坏了封建所有制,没有破坏资本主义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农业合作化便是最后地消灭资本主义。要使帝国主义绝种,封建主义绝种,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他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看成是一场阶级斗争,认为解决农业合作化问题,也都带着对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性质。

这样农民不仅是改造的对象,而且成了无产阶级的专政对象。农民在集体所有制下,不仅剥夺了经济权利,也被剥夺了民主权利,一切只能依附于集体,依附于各级干部,失去了生产的主动权,也失去了经营的主动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统统都没有了。

1958年正式实行的城乡户籍制度,进一步剥夺了农民的迁移权。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形成了我国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社会。两类户口在一定程度上衍生出具有不同等级的社会身份。1961年之后,要成为国营企业工人一般首先要有城市户口。在整个社会,干部、工人、农民之间的阶级分野非常分明。户口制度的辐射力量是惊人的,其背后逐渐附加了从社会保障到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几乎所有公民权益的城乡化差异。城乡之间建立起一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上的全方位不平等,由此也衍生了长期二元社会结构下城市市民的“一等公民”与农业人口的“二等公民”的社会地位。去掉“农”字标签,获得与城市公民平等的社会身份,成为几代农民百折不挠、掺杂无数辛酸血泪的奋斗史。

农民承受的剥削有多重?

国家在50年代中期,为了保证国家建设和城市供应,以及出口需要制定的统购统派制度,又使农民没有发展商品生产的空间。

它是以损害农民利益、牺牲农民利益为前提的,它不仅粗暴地剥夺了几亿农民的产品处臵权,阻断了中国农业向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的道路,而且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使我国农民没有一点发展商品生产的空间。

特别是确定统购统派农副产品的数量和价格是强制性的,很少考虑农民和农村的需要,收购价往往低于成本,一年到头白辛苦不说,有的甚至不得不花高价买来产品再低价卖给国家去完成“派购”任务。截止1984年,国家向农民实行统购的有粮食、棉花、油料、木材4种,实行派购的农副产品、水产品和中药材达132种之多,基本包括了所有的农副土特产品。

还有,“合同定购”粮食制度,也是一种剥夺农民的制度。农民基本没有发言权,根本体现不出合同的公平协商与互惠性。国家定购粮价一般都低于市场价,而这个差价部分都被国家拿走了,被农民称为“暗税”。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的分配政策是: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余才是社员的。到年终结算时,辛辛苦苦干一年,末了还欠集体的钱。

重点说下“上山下乡”,城市经济因为文革中发生的系列问题出现了困难,粮食缺乏、就业大大减少。为了消除城市经济发展的压力和解决广大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将大量的知识分子送到农村就食就业。许多人以为上山下乡让知青受苦,熟不知广大的农民也是有苦难言,土地少而人口多,农业机械化水平低。这时的农村不缺人手,缺的是提高产量的技术和可耕种的土地。因此,上山下乡并没有减小城乡差距。国家分配给农村的资源没有增多,农民也没有进入城市。大量知青的涌入反而减少了农村本就稀少的人均可支配资源,如粮食、住宅、就业岗位等。

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

改开以后,既年轻又廉价、又肯吃苦、能加班加点干活的几

亿农民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他们拿着最少的钱投身城市的建设,城市以低成本换取了农村劳动者的全部剩余。权贵者以之升官发财,豪富者以之开创基业。

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在城市可以“立业”,但无法“安家”,城市不给他们“户口”,意味着没有城市居民的身份,也就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可以获得的一切福利待遇。户籍制度对城市户口、农村户口的双重标准,使得农民工不能享受城市的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只能游离于城市体制之外。

户籍政策成为这一系列制度不公的核心载体。改开至今,城乡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导致了贫富差距。

在城市的农民工,拿着微薄的薪水背井离乡,在城市挥洒青春和汗水。要付出高昂的择校费才能让小孩入学,要付出大量的医疗费才能步入病房。而自己的家乡还要面临农村空心化、留守儿童、教育资源缺失、老人难以得到合适的赡养等诸多问题。未来还将面临阶层固化、土地流转等问题。

这种情况下,农民又怎么富?拿什么去富?

户籍制度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在现代国家中几乎是不言自明的,现代社会公民应当享有这一项基本权利。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有公民迁徙自由的规定,如美国、日本、德国、瑞典、意大利等国家都在本国宪法中赋予公民迁徙自由权。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亦在判例中确认,美国公民有移居任何一州并享受移居州公民同等待遇的权利。迁徙自由也是联合国确认和保护的基本人权之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就规定了公民有迁徙和选择住所的自由。

但这个不言自明的权利在我国这里是并不存在的。

户籍制度构建了城乡二元结构,并先天制造出一个二等公民阶层——农民。

农民为什么成为二等公民?

自TG 创始以来,农民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建国前,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共28年的历程,无论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都主要是由农民组成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江西兴国这个仅有20来万人的小县就有8万儿郎当红军,其中建国后登记有姓名的烈士兴国县就有二万五千人,这些人中至少有90%是农民,可以说没有这些农民出生的战士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

农民不仅参军参战,而且积极拥军支前。陈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农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当时解放区流行一段顺口溜:? 最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这充分说明,农民的支持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终于建国了,农民都分到了土地,他们是小土地所有者,小土地所有者跟知乎上的诸位一样,都是小资。太祖当时就说过,我们只是一个小资产的汪洋大海,说的就是当时农民成为小土地所有者的时候。

因为小资高度分散,没有集中表达意愿的可能,因此政府在农村实行“村社制”,城市实行“单位制”。又因为中国工业基本上是一穷二白。为了迅速增强国力,能够站稳脚跟,TG

向苏联学习,采取了通过剥夺农业、农村、农民来聚集资金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主要的手段是土地公有化,农民又失去了土地。

当时太祖提出,我们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要在农村这个最广阔的土地上,根绝资本主义的来源。

他认为土地改革后,只破坏了封建所有制,没有破坏资本主义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农业合作化便是最后地消灭资本主义。要使帝国主义绝种,封建主义绝种,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他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看成是一场阶级斗争,认为解决农业合作化问题,也都带着对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性质。

这样农民不仅是改造的对象,而且成了无产阶级的专政对象。农民在集体所有制下,不仅剥夺了经济权利,也被剥夺了民主权利,一切只能依附于集体,依附于各级干部,失去了生产的主动权,也失去了经营的主动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统统都没有了。

1958年正式实行的城乡户籍制度,进一步剥夺了农民的迁移权。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形成了我国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社会。两类户口在一定程度上衍生出具有不同等级的社会身份。1961年之后,要成为国营企业工人一般首先要有城市户口。在整个社会,干部、工人、农民之间的阶级分野非常分明。户口制度的辐射力量是惊人的,其背后逐渐附加了从社会保障到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几乎所有公民权益的城乡化差异。城乡之间建立起一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上的全方位不平等,由此也衍生了长期二元社会结构下城市市民的“一等公民”与农业人口的“二等公民”的社会地位。去掉“农”字标签,获得与城市公民平等的社会身份,成为几代农民百折不挠、掺杂无数辛酸血泪的奋斗史。

农民承受的剥削有多重?

国家在50年代中期,为了保证国家建设和城市供应,以及出口需要制定的统购统派制度,又使农民没有发展商品生产的空间。

它是以损害农民利益、牺牲农民利益为前提的,它不仅粗暴地剥夺了几亿农民的产品处臵权,阻断了中国农业向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的道路,而且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使我国农民没有一点发展商品生产的空间。

特别是确定统购统派农副产品的数量和价格是强制性的,很少考虑农民和农村的需要,收购价往往低于成本,一年到头白辛苦不说,有的甚至不得不花高价买来产品再低价卖给国家去完成“派购”任务。截止1984年,国家向农民实行统购的有粮食、棉花、油料、木材4种,实行派购的农副产品、水产品和中药材达132种之多,基本包括了所有的农副土特产品。

还有,“合同定购”粮食制度,也是一种剥夺农民的制度。农民基本没有发言权,根本体现不出合同的公平协商与互惠性。国家定购粮价一般都低于市场价,而这个差价部分都被国家拿走了,被农民称为“暗税”。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的分配政策是: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余才是社员的。到年终结算时,辛辛苦苦干一年,末了还欠集体的钱。

重点说下“上山下乡”,城市经济因为文革中发生的系列问题出现了困难,粮食缺乏、就业大大减少。为了消除城市经济发展的压力和解决广大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将大量的知识分子送到农村就食就业。许多人以为上山下乡让知青受苦,熟不知广大的农民也是有苦难言,土地少而人口多,农业机械化水平低。这时的农村不缺人手,缺的是提高产量的技术和可耕种的土地。因此,上山下乡并没有减小城乡差距。国家分配给农村的资源没有增多,农民也没有进入城市。大量知青的涌入反而减少了农村本就稀少的人均可支配资源,如粮食、住宅、就业岗位等。

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

改开以后,既年轻又廉价、又肯吃苦、能加班加点干活的几

亿农民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他们拿着最少的钱投身城市的建设,城市以低成本换取了农村劳动者的全部剩余。权贵者以之升官发财,豪富者以之开创基业。

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在城市可以“立业”,但无法“安家”,城市不给他们“户口”,意味着没有城市居民的身份,也就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可以获得的一切福利待遇。户籍制度对城市户口、农村户口的双重标准,使得农民工不能享受城市的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只能游离于城市体制之外。

户籍政策成为这一系列制度不公的核心载体。改开至今,城乡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导致了贫富差距。

在城市的农民工,拿着微薄的薪水背井离乡,在城市挥洒青春和汗水。要付出高昂的择校费才能让小孩入学,要付出大量的医疗费才能步入病房。而自己的家乡还要面临农村空心化、留守儿童、教育资源缺失、老人难以得到合适的赡养等诸多问题。未来还将面临阶层固化、土地流转等问题。

这种情况下,农民又怎么富?拿什么去富?


相关内容

  • 对中国贫富差距逐渐增大问题的一些看法
  • <对贫富差距逐渐增大问题的看法>研究生课程论文 摘 要 中国经济迅速增长所伴生的分配不均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称,中国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可能会威胁其社会稳定.该机构建议中国政府增加社会支出.改革财政体系并推进政府改革,以缩小这一差距.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今日中国 ...

  • 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 2008年第4期 (望筮!鲤翅) 垦型竺螋坠塑堂堕血塑 现代日本经济 NO.4.2008 (!些:!鲤) 经济与社会 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王海涛谭晓军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并演变成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日本 ...

  • 浅谈贫富差距
  • 论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 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历时八年争议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再次成为焦点.而由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导致当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剧, 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明显地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的产生既是一个经济问题, 也是一个历史性.社会性的综合问题, 仅仅依靠经 ...

  • 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透视及治理对策
  • _墅堕塑堕查!兰竺i竺墅竺 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透视及治理对策 ■孙鸣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最近20来年.我国已经从一个收入分配最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持续的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已经积累了许多社会矛盾.有些甚至到了一触即发的严 ...

  • 中国当代社会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 中国当前贫富差距现状.产生原因和对策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问题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大众和专家学者的视线和研究领域,本文在简析当前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产生的原因提 ...

  • 收入差距与贫富差距的关系研究
  • 2003年6月 第25卷第3期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Jun,2003Vol.25No.3 ・经济理论研究・ 收入差距与贫富差距的关系研究 李宝怀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 要:收入差距属于经济问 ...

  • 对贫富差距的调查
  • 院系班级:启新学院10经管(2)班 启新10经管(1)班 姓名学号:Q10500225 谢彬 Q10500220 汤晨辉 Q10500230 赵江伟 Q10500229 余少波 Q10500214 胡乔峰 启新10经管(1)班 Q10500126 沈颖波Q10500127 盛宇东 指导教师:唐灵魁 ...

  • 论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改善建议
  • 论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改善建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但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主要讨论国内体制因素对我国居民分配的影响.针对文内提出的原因,本文分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三个方面介绍解决建议. 关键字:收入分配失衡 原因 举措 改革开放后,中国居民收入快速提高,但与此同 ...

  • 如何看待现今中国的贫富差距
  • 如何看待现今中国的贫富差距 张佳 社会存在贫富差距是一种常态,这个话题似乎是人类发展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成为社会各阶层群众迫切关注,议论纷纷的热点问题.贫富差距的程度影响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进程,贫富差距一方面是保证社会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贫富差距过大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所以,社会不可以也不可能 ...